.

鹿鼎记鳌拜家写成鳌府,问题出在哪正确

最近,张一山主演的《鹿鼎记》如期上映,虽然有不少人表示了极大的期待,但是看到了内容之后,却表示了后悔,原因是相较于前几版的作品,张一山的版本更像是戏剧化表演,形态夸张让很多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且剧情过于快速,没有给到观众一个缓和的过程。因而这部剧在刚播出之后,就被评分2点多,表达了大众对它的不满。

关于这部剧的内容如何,我们在此不多做讨论,毕竟这是演员的表现,我们也不好多说,而且至于其中的一些历史桥段是否符合事实,也不多评述,因为金庸先生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本身也有一种戏说的意思。那我们今天就说一下这部剧中一个引起大众好奇的地方,鳌拜的家到底能不能写成“鳌府“。

前几版的电视剧中,关于抄鳌拜家的剧情时,基本上都没有关于鳌拜家大门的特写,基本都是直接跳过,展示鳌拜家财万贯。而在张一山版本中,却对此进行了着重刻画,门口很是气派,但是“鳌府”两个字却让观众接受不了,因为稍微知道点历史常识的人,便会知道这绝非是一位朝廷大臣家该有的写法。

只能说,电视剧的创作团队还是需要仔细反思自己,改编剧可以,但是需要做好历史常识普及,毕竟现在网络的发达让很多人对于不少知识点都门清。

鳌拜其人

鳌拜(约年-年),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中国清初权臣,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以战功封公爵,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因为《鹿鼎记》的多种演绎,鳌拜也是一位大众所熟知的清朝大臣,尤其是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故事被许多人称颂,尤其是经过各种戏剧化演绎,鳌拜成了一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甚至敢以下犯上的人,那么在真实历史中的鳌拜,到底是怎样的呢?康熙生擒鳌拜的故事又是如何呢?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年轻的福临去世。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帝),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四位辅政大臣之中,索尼因为年事已高,所以很多事情处理起来都有点无力,康熙六年,索尼病死,虽然没有遏制鳌拜的专权进程,但他却力主让康熙主政,也就是这一年14岁的康熙皇帝执掌皇权,也为之后的清除鳌拜一党做好了基础。而四辅臣之中的苏克萨哈始终与鳌拜不对付,所以在《鹿鼎记》的演绎中,鳌拜就一定要置苏克萨哈于死地。而遏必隆虽然在辅臣之中排第三,但是为人软弱,基本上投靠了鳌拜,唯鳌拜是从。这一时期的鳌拜,也完全有理由笼络了朝廷政权。

权势日益壮大的鳌拜自然遭到了康熙皇帝的不满,康熙决意铲除鳌拜集团。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康熙八年()五月,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对此自然没有猜忌。但是当他进入之后,康熙用早已布置好的布库少年们一拥而上,最终生擒鳌拜。一代权臣也在历史上落幕。而这其中自然是没有《鹿鼎记》中的小桂子的,这更多的是康熙皇帝的智谋。

鳌拜被生擒之后,关于如何处理他一直是个问题。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这些人多是因为摄于昔日鳌拜的威严,有所不满,这次一定要置鳌拜于死地。但是,鳌拜却请求面见康熙皇帝。他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后于康熙八年死于禁锢之中。

鳌拜一生有过辉煌,权倾朝野,但不知束缚自己,最终让皇帝不满,让自己的晚年颇为凄凉。作为朝廷重臣,本应受到重用,但奈何是个这样的结局。

鳌拜之家该如何写

有人认为鳌拜是公爵,所以参照“恭王府”就应该挂“公爵府”“一等公爵府”等等。

当然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而且有着明显的僭越成分,即使鳌拜是朝廷重臣,但也不会明显地给别人留下口舌,给自己招致麻烦。

《清会典》记载:

凡第宅公侯以下至三品官基高二尺……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采杂花,二品以上房脊地立望兽。公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

而按照清朝的规定,能够称为“府”的只有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镇国公。他们作为宗族成员,自然有这样的特权,因而“府”在清朝来看应该是一个代表地位和身份的名词,绝对是不能随便使用。

因而鳌拜作为公爵,他的家只能叫做“第宅”,如果叫做“府”,按照礼制康熙皇帝就可以定下几个大罪了,他的那些朝廷对手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错误。

那我们再看一下,满族以首字代姓作为称呼,有“鳌大人”“鳌少保”“和大人(和珅)“这样的称呼,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会用其作为宅邸的称呼。

满人以首字代姓不假,但是仅限于称呼中。不能使用与官方中使用。况且府宅的门匾是带有重要含义的,如果真的是像这样随便,那这位朝廷重臣一定会成为满朝文武的笑话,那还怎样权倾朝野呢?

鳌拜并非汉人,如果按照汉人的习惯,弄个“曾府”、“李府”都五花八门,但鳌拜是个妥妥的满人呀。如果按照姓来给鳌拜家命名,那就只能是“瓜尔佳第”了,但是这并不符合历史,因为瓜尔佳氏实在是太多人了,如果家家都是这样的,那不就是很奇怪吗。

因为现存关于府邸的牌匾保留太少,而且史籍之中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因而关于鳌拜家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并不能准确知道,因而只能根据其他人的习惯来猜测。

看《清史稿》里,提到满大臣的宅第都是使用全名称的,比如”傅恒第所赐甚多“而不是“傅第所赐甚多”。“傅恒“作为同样大众所熟知的一位人物,作为皇帝的宠臣,可能会受到诸多恩待,也就是”第“的住宅地位,因而鳌拜的家绝对是不会叫做”府“,最次也应该是”鳌拜第“,但这好像还是有点不太准确。

《红楼梦》描写,宁国公的府第上挂着”敕造宁国府“的匾,而在曹雪芹的描写中显然是这个国公跟清代的辅国公、镇国公一样了。而鳌拜作为大臣,自然可能是御赐的,因此会不会是个“御赐一等超勇公第”的称号呢?

又或者会不会像其他地方一样,牌匾之上只是一些代表吉祥的话语,并没有这些所谓的名号,毕竟一代大臣,并非仅仅通过这块匾来表现。

结语

如今的一些影视剧,看似打着历史的名号,但是很多时候并没有事实的考量。前几天被批的《雷霆战将》刻画“八路军战士住别墅、抹发胶”的形象,本身就是对于历史的一种亵渎。而在这种偏戏剧历史的作品种,虽然不要求他极度贴近历史,但最起码要合理,如果实在不知道,那便可不必展示,否则只会成为个笑话。

也希望众人还是尊重一下历史,毕竟漫长的历史中,能够留下了的便足够让人们尊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