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交部论如律。”鳌拜作为满清第一勇士,四位顾命大臣之一,最后却落得囚禁至死的下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鳌拜出生在公元年,是满洲镶黄旗人,爷爷是苏完部落的首领索尔果,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出生将门世家的鳌拜从小就精通骑射之术,在青年时代就在清军中效力,当时鳌拜追随的正是皇太极,辽东被后金打下来之后,毛文龙在皮岛固守,不停在后方骚扰牵制后金,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一心想把皮岛这个心腹之患给拔掉。
公元年,皇太极派兵攻打皮岛,鳌拜参与这一次战役。当时制定的作战方案是两路进攻,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一路是从海上用巨舰佯装正面进攻,以此吸引皮岛守军的注意,另一路则用轻舟快速插入皮岛西北角的要害,这一路也是此次进攻的关键,鳌拜主动请缨,负责这一路的攻势,还立下军令状。
没想到,当鳌拜这一路突袭小队开始进攻时,皮岛的守军已经做好防守的准备,大炮和箭矢齐发,鳌拜他们的进攻被阻,整个战场的形势对清军十分不利。这个时候,鳌拜直接冲向明军的阵地,近身搏杀,清军跟着鳌拜,一举攻上皮岛,这才把皮岛攻克。
皮岛被攻克后,听到消息的皇太极十分的高兴,亲自写出一篇祭文祭告努尔哈赤,告慰努尔哈赤的在天之灵。皇太极对皮岛十分重视,因此这一次攻下皮岛的所有将士都进行超额的封赏,鳌拜拿下头功,封为三等男爵。公元年,鳌拜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攻锦州,在此次战役中,鳌拜十分勇猛,冲锋陷阵,连续打赢五次战役。
在松锦会战之后明朝的势力已经相当衰弱,可以说败局已经注定,之后清军入关,鳌拜又立下赫赫战功。不过鳌拜得到顺治皇帝的信任不仅仅是因为他战功显赫,更是因为他的忠义果敢。当年皇太极去世之后,由于没有立嗣导致满清贵族出现皇位之争,主要是豪格与多尔衮两人的争斗。
在两人的竞争中,鳌拜因为皇太极的原因力挺他的子嗣豪格,而多尔衮也有自己的支持势力,眼见双方要升级成武装冲突,鳌拜凭借自己的武力震慑住多尔衮。最终皇九子福临继承皇位,也就是顺治,而多尔衮则当上摄政王。多尔衮摄政期间,将权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上,并且疯狂打压异己,对于当初妨碍自己继位的人进行迫害。
鳌拜被屡次革职降爵,甚至好几次差点被杀,不过因他的战功太多,以功代罪才存活下来。多尔衮病死之后,顺治皇帝重新掌握政权,他知道鳌拜忠义为主,就一直很看重他。因此鳌拜的权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在顺治时期备受优待,而且在顺治为玄烨选择辅佐大臣时,也选中他。
当然,顺治选择辅政大臣时,考虑到当初皇叔多尔衮的专权,他专门选择的异姓大臣来辅政,他认为异姓大臣不会重蹈当初的覆辙。四位大臣也立下誓言,一心辅佐幼帝,同心同德,忠心不二。顺治死后,康熙继位,没想到,改变人心的不是姓氏,而是权力。
当初的四个顾命大臣,排第一的索尼十分低调,基本不怎么过问政事,而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则因为是多尔衮旧部被其他辅政大臣孤立,第三位的遏必隆喜欢拉帮结派,附庸于鳌拜。因此,排在末位的鳌拜反而一步步地掌握大权,甚至开始走上多尔衮的专权之路,因倭赫对他不敬,他便栽赃倭赫一个罪名处死他。
因为倭赫父亲费扬古对他的仇恨,他又给费扬古安上一个罪名族消灭费扬古一家。所有反对鳌拜意见的官员都遭到鳌拜的整治,甚至鳌拜直接篡改圣旨,独断专行,丝毫不把康熙放在眼里,即便索尼死后还政于康熙,鳌拜依然仗着自己的势力对康熙十分无礼,使得康熙十分的愤怒。
忍无可忍的康熙终于在南书房设下圈套,将没有防备的鳌拜抓获,大臣们列举鳌拜的多宗大罪,条条都足以抄家灭族。但康熙考虑到鳌拜的功劳,最后只把他囚禁至死。权力就像一剂毒药,服用得越多,越是不能自拔,曾经鳌拜也反对过多尔衮的专权,没想到自己也走上同样的道路。
参考资料:
《南亭笔记》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