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帖纳兰性德的珍爱,乾隆亲笔写封面,流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这是一个回首如传奇般的国宝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北宋文豪苏东坡一张手写真迹:大名鼎鼎的《寒食帖》

东坡最美遗墨,他留存世间的唯一手稿

《寒食帖》地位崇高,主要原因有三:一则,它是苏子最美人间留墨,代表了苏东坡一生无法复制的书艺巅峰;二则,它承上启下,是中国书法史,尤其是行草书法发展史上里程碑一样的重量级作品;三则,苏东坡在书法上虽有不少精品,然而留存于今,且能确证是他手稿的,就唯有这一张贴。

这三个理由任中一个,都称得上是书法中无上珍品,何况本帖是三者齐备,所以这《寒食帖》绝对是一件价值连城、珍贵无比的国之瑰宝。

但这件国宝的命运,也和他的主人苏东坡一样,曾走过命运漫长的低谷,历尽坎坷,磨难重重。

故事从明末讲起

自北宋南宋再历元明两代,寒食帖一直被收藏者视若拱璧,完好如初地保存着。

清军入山海关前,这天下至宝在明朝礼部左侍郎韩世能手上,这位老兄是#江苏苏州#人,进士,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出使过朝鲜,病休回到家乡,一味专好珍藏书画。为寒食帖,他还专门从上海(松江)请昔日翰林院同事董其昌来,为寒食贴临摹题跋。董看后,推此书贴为东坡所有书法之甲。

年韩世能死后,收藏留给了他儿子韩逢禧,这也是一位大藏家。可到了五十年后的年,李自成进京后金军入关。离乱之世人命贱如草芥,韩逢禧留下了命,但没能够保住宝贝,《寒食贴》辗转落入藏家孙承泽之手。

孙承泽字耳北,祖籍山东,世居北京,他是崇祯年的进士,在明朝做官做到给事中。传说那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时,他先是在书房的书架后自缢,被人救下,然后又和长子一同跳井,又被救上来。然后,孙承泽认了命了,降了李自成,出任四川防御使。等到了清朝,他没咋犹豫又降了,在清廷做官一直当到吏部左侍郎。

这就是所谓三朝为官,先仕明后投李再降清,老孙这经历着实不怎么光彩,当然也并不得满清信重。(之后他也被乾隆列入《贰臣传》),孙承泽索性寄情于书画鉴赏收藏事中。

明末清初,改朝换代,明朝内府及许多私人珍藏都因战乱散失,使孙承泽有机会收罗到不少珍品,当时“孙承泽印”是非常出名的。但动荡之秋,老孙寒食帖也拿不久,这至宝随后就落到了康熙“明相”大权臣也是超级大贪官纳兰明珠家里。

纳兰明珠肚子里墨水有限,不过他的长子是赫赫有名的大词人纳兰性德,《侧帽集》《饮水集》词写得非常好。只是他欣赏字画的水平,却还是满人调调,因为爱极了这张《寒食帖》,于是这位仁兄就在上头霹雳乓啷盖了好多个章:什么“楞伽、成德、成德容若、成子容若、容若书画、楞伽山人、楞伽真赏。”光一个楞伽,他就盖了有五次之多……

纳兰性德没活多久,年轻轻就死了,之后纳兰明珠被主子康熙收拾掉,《寒食帖》也随之流进清宫大内,成了爱新觉罗家的典藏。

《寒食帖》被搜罗到紫禁城后,重新装裱放置于乐寿堂内。康熙和雍正都是权力至上的人,不推崇风雅,可在他们之后,九百年来“最最喜爱”这张字帖的十全老人乾隆出现了。

乾隆皇上一看,连你一等侍卫纳兰性德都盖了十个章,那我堂堂乾隆爷那还有啥客气的,所以毫不手软地又砸了一堆上去,也没多少,就三十多个而已。

所以经这两位满清大文化人之手后,咱们今天所现在看到的《寒食帖》,卷面上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各种红盖印子。说句真话,太多的印章,对这件千古神作的艺术价值确实造成了巨大的损坏。

盖章也就算了,生平作诗数万首,以风雅自诩的乾隆,当然还不免效仿张演、黄庭坚、董其昌,也亲自题跋于帖后。

“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以后一人。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已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

而且,乾隆并不满足于普通的盖章、题跋,为了表示他的喜爱,他还在卷右加了个开头。为彰显黄州东坡雪堂故事,他用上好仿澄心堂花笺纸,亲笔题写了“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幸运的是,乾隆毕竟没把这幅字拿去为自己殉葬。他之后嘉庆只留了一个印,嘉庆之后的道光,紧巴巴的净惦记省钱了,连印都没留。

但寒食帖的劫难,此时不过才刚刚开始。

圆明园大火,寒食帖重入民间

年(清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当外国强盗们火烧圆明园时,珍贵的《寒食帖》也险些葬身于火海之中。据后人记载说“咸丰庚申之变,圆明园焚,此卷劫余流落人间,帖有烧痕,即其时也。”

在一片混乱中,天下第三行书又流回到了民间,几经周折,被一位名叫冯誉骥的汉人幸运得到。

这冯誉骥号展云,广东肇庆人,道光二十四年的进士,当时是翰林院编修。这人平生廉洁,唯嗜书画,最喜好书法,是一位非常非常有造诣的“欧体”高手。有人称赞他的欧体书法能排进中国历史前十名之内。看上去寒食帖像是有了个不错的着落。

年咸丰死了,开始了同治时代。冯誉骥也因家人过世,回到老家“丁优”,之后曾受聘于当时广州最牛的应元书院(见上图)。

到了光绪年间,光绪五年的七月,冯誉骥被清廷任命陕西巡抚,谁知三个月后就被陕西御史弹劾,他索性就弃了仕途,侨居扬州,专心怡情书画之中。

年,冯誉骥死在了扬州,不久《寒食帖》被一个叫盛昱的满清大官收罗到手。

这盛昱字伯熙,生于年,他是清朝宗室子弟,爱新觉罗氏,属满洲镶白旗。具体说是肃亲王豪格的七世孙,不过盛昱并不像其他八旗子弟那样游手好闲,而是能发奋读书,在26岁时就考中了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子监祭酒、右庶子、日讲起居注官等职,算是个很有抱负的官员。

作为满人年轻官员里的“清流”。盛昱曾干过一件了不起的牛事,中法战争后,他在一张奏折里,如缘大笔一挥,将恭亲王、宝鋆、景廉、翁同龢、李鸿藻五名军机大臣全部告了,一个都没拉下,建议慈禧太后将他们全都严惩。慈禧还真这么干了,除了翁同龢全部拿下,这就是著名的“甲申易枢”事件。

盛昱爱文,非常喜爱收藏字画书籍,而且对藏本很“孤寒”。人都说他“精本最多,不轻借人”《寒食帖》被他偷偷收藏了起来后,也是爱惜得不行,从不轻易示人。

不过年,盛昱没到五十岁就死了,子孙不肖《寒食帖》被一个满洲镶黄旗人上门以高价购得。这人叫完颜景贤,字朴孙,是当时最出名的书画藏家,精于鉴赏,涉猎甚广,张伯驹称他是“清末民初北京鉴藏家之首”。

完颜景贤也是八旗子弟,户部员外郎华毓之子。生于贵族之家,他的先祖完颜麟庆就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家学渊博,历代以藏书为乐,到他这一辈,完颜家藏品之丰富,号称可比肩当时的紫禁城,而他的藏室“三虞堂”也非常有名,所收藏的古代书画,不论数量还是质量,在京城里都数一数二。

不过客观说,完颜景贤和冯誉骥、盛昱那种敝帚自珍,不事张扬的藏家还是不一样的。树大招风,他也早被日本人盯上了。据日本京都大学学者,著名收藏家内藤湖南后来撰文介绍:“余因获饱观名迹,而尤服完颜朴孙都护之富精品。今十余年耳,朴孙所藏北宋以前之迹,流入我邦者三分之二,而其入我邦之半,则又归阿部君爽籁馆矣。”

就是在这位完颜景贤手里,大量中华文明的国宝流落到了东瀛!

到了民国六年,年,完颜景贤把他收藏的《寒食帖》拿到一场京师书画展览会上。

天下第三行书刚一出现,便牢牢地吸引住了整个收藏界的目光。果不其然,第二年《寒食帖》就辗转流到藏家颜世清手上。

这颜世清字韵伯,是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足跛,人称颜跛子。能诗能画,善于鉴赏,爱好收藏。当年12月19日,是苏轼生日,颜韵伯题跋,记录了从年到年几十年间寒食帖的际遇:

“东坡寒食帖,山谷跋尾,历元明清,迭经著录,咸推为苏书第一。乾隆间归内府,曾刻入三希堂集。咸丰庚申之变,圆明园焚,此卷劫余,流落人间,有烧痕印。其时也,嗣为吾乡冯展云所得。”

莫以为颜跛子对《寒食帖》是珍爱有加,其实他是别有用心。颜世清为书贴标明正身,全是为了待价而沽,国宝的命运,自此更加坎坷流转离。

年(民国十一年),颜世清游览日本东京时,将《黄州寒食帖》以元的高价到处兜售。最后被日本大收藏家菊池晋(字惺堂)购得。据经手人原田悟郎回忆:

“就这么辛辛苦苦带地到了日本,却被批评得一塌糊涂……谁都不想要,价钱也过高了,所以找到了收藏家菊池惺堂先生……第二天傍晚再去问,就说,‘一直以来不管你从哪里收来的东西,我都很喜欢。先不说别人,我自己就觉得东西很好,所以担保之类的话就不说了,我自己收藏。’总算成了。”菊池先生独具慧眼,并且视《黄州寒食帖》为生命。

大地震,寒食帖离湮灭最近的一次

菊池家源自九州,是日本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菊池惺堂本人是豪商巨贾,日本东海银行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有名的文物收藏者。

但他买到《寒食帖》第二年九月,就发生了关东大地震,东京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引起火灾,菊池惺堂冒死救出两幅藏品,其中一幅就是《寒食帖》,另一幅是《潇湘卧游图卷》,而他其余的古代书画藏品,在大火中全数化成了灰烬……

由于当时火势急猛,宝物虽然被拼命抢出,还是不免有被烧灼的痕迹,随后菊池就来到京都大学教授内藤湖南的家中,说明烈火痕迹的原委。请求为此帖进行鉴定,撰写跋文。

这内藤虎次郎,号湖南,一般称为内藤湖南。曾任京都大学东洋史学讲座教授二十年,一生研究中国文献和文物,被奉为日本汉学泰斗。他在跋文中写道:

“此乃传世之宝……关东地震,都下毁于火者十六七,菊池氏亦罹灾,先世以来收储,荡然一空,惺堂(菊池晋二号惺堂)躬犯万死,取此卷……而免于灾。一时传为佳话。”

内藤将寒食帖是如何流入日本、菊池怎样保护的,来龙去脉都写进了跋语。经过此事,菊池与内藤两人交情也渐渐加深。后来,菊池惺堂把《寒食帖》长期寄藏在内藤湖南家中,托为保管。内藤湖南一边观赏,一边砸了五个印章……

年1月31日(农历年12月19)为纪念苏轼岁诞辰,日本的风雅之士在京都鹤屋举行“寿苏会”,会上展出了《寒食帖》还有苏轼的另一作品《李太白诗卷》苏轼两大真迹同时在日本现身,让这届“寿苏会”轰动一时。

在中国国内,颜世清把《寒食帖》卖到海外的事情一经传出,早就已让无数华夏儿女日夜难安。

到了年,日本穷途末路之时,东京多次被美军轰炸机投弹轰炸,许多楼宇都被夷为平地,但《寒食帖》得天之幸,并未因此而受到损害,幸免于这场来自空中的劫难。

当中国人民获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位有识之士,便暗地托朋友在日本查询寒食帖的下落。

这人名叫王世杰(~)字雪艇,是湖北咸宁崇阳县人。少年时先后在英国与法国留学,回国后在北大任教,之后投身政界,曾任湖北教育厅长,也是武汉大学首任校长。武汉大学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千年国宝,赖王世杰之力,终得回归

世界大战结束后,为找到赎回这幅让国人耿耿于怀的东坡遗作,王世杰亲赴战后的日本。

据有关史料,他买到此贴的时间是年,购买价大约为美元,这是因为战后日本经济民生艰难,文物价格大跌,所以才能以这个价成交。

年,王先生题跋于帖后,描述了寒食帖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至此,《寒食帖》上分别有颜世清、内藤虎次郎与王世杰三人作跋,其内容相互对照,完整串联了近代以来《寒食帖》千回百转的坎坷命运。

年,王世杰先生去世,年,寒食帖由其后人出售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为苏轼亲笔书自作诗。纸本。纵三十四点八厘米,横七十八厘米。行草书。十七行;行字不一,计一百二十九字。字前小后大,前谨严后奔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当年苏轼对自己这幅行书作品也颇感自负,曾不无得意地说它:“后五百年,当成百金之物。”苏东坡说对了,但他没想到的是,近千年后,他这幅字已成真正的无价之宝,几乎无法再用金钱来衡量它的巨大价值。

如今,全世界一共有十件《寒食帖》的复制临摹本,但哪怕是摹本,只要对外展出,立刻会轰动一时,见者无不称奇。

这张贴写于年(北宋神宗元丰五年)距今已有年历史,因此贴中苏轼的笔触精妙、道法自然,历朝历代以来,倍受文人墨客青睐推重。一向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并称,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横向做比说:《兰亭序》是两晋雅士风流,《祭侄帖》是盛唐至哲贤达,《寒食帖》是北宋才子倜傥。

三大行书,它们各领风骚,先后辉映,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留存下来的无上无双瑰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