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与她的儿媳妇,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珍妃)关系一向不好。
有一天,慈禧太后责骂阿鲁特氏(珍妃),珍妃忍无可忍说了一句话,惹怒了慈禧太后,在儿子同治帝死后不到天,年轻的珍妃自杀殉葬,史书推测她的自杀也许有慈禧也她“不睦”有关。
这珍妃不招慈禧待见,一方面性情、喜好都不是慈禧喜欢的类型,再加上珍妃性格有些高冷,不懂得讨好自己的婆婆;
另一方面珍妃和慈禧没有亲缘关系(珍妃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慈禧太后非常不喜欢她。
而这位珍妃在受到慈禧责骂的时候,说了一句:请给媳妇留点尊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
这“大清门”可是刺到了慈禧的痛处。
因为“大清门”是皇帝迎娶皇后时,皇后的轿子要经过的地方,而被选为妃嫔的“秀女”则通过紫禁城后门神武门入宫。
这是否走过“大清门”可是衡量皇后后宫地位尊卑的一个标尺。
慈禧是选秀入宫,当时被封为贵人,后来因为得宠,才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她是非常忌讳这一点的。
顺治帝建立“选秀”制度
说到“选秀”,就不得不提下清朝独特的“选秀”制度。
“选秀”制度是由清朝第一位入关的少年天子——顺治帝一手创建的。
顺治帝的母亲,那位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来自蒙古大草原。
那时皇帝的婚姻本就是为了巩固政权、联结盟友。
在顺治帝14岁那年,孝庄太后为自己的儿子挑选了一位心仪的姑娘做媳妇——自己的侄女(哥哥的女儿)、蒙古卓里克图亲王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
而他们二人的婚礼,是由摄政王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的。
博尔济吉特氏,在元代被译为孛儿只斤氏,那可是成吉思汗的宗室后裔。
这位蒙古亲王的女儿,生性自由活泼,略显刁蛮任性。
顺治帝跟这位刁蛮公主婚后总是发生不悦之事,二人感情越来越疏远。
同时,由于在政治上与摄政王多尔衮的快意恩仇,顺治帝产生了“废后另立”的想法。
最终,顺治帝以“罪臣多尔衮包办婚姻”为由,废掉了博尔济吉特氏。
不过他的母亲孝庄太后,又为他娶了另外一位博尔济吉特氏,这是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孝庄太后的侄孙女,14岁的孝惠章皇后。
(而顺治帝真正在乎喜欢的女人是董鄂妃,后来被追封为孝献皇后。)
在自己的婚姻生活屡屡不得意的情况下,顺治帝通过一番努力,为他的子孙们选择并亲身实践了的挑选后妃的办法。
“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
顺治帝通过孝庄太后的懿旨,颁布了这项清朝皇族婚姻规定,将满族官员、外藩王公贵族家的女孩子都纳入了选择婚配对象的范畴之内,建立“选秀”的最初制度。
“选秀”的规则是什么?
当时“选秀”分为两种,一种是为宫中选择宫女,另一种是为皇家选择妻室。
大家常提到的选秀进宫当皇妃,就是后一种“选秀”。
这种选秀的大致规则为:
时间:每三年举行一次
对象:满、蒙、汉八旗人家(普通老百姓没有资格参加)
年龄:13-16岁
经过层层筛选,被选中者留在宫中,或者成为皇帝的妃嫔,或者被赐给皇室子弟;
没被选中者,则返回家中,自行婚配。
如果在规定年龄内,没有参加“选秀”的女孩,她的家庭都会被治罪。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帝又补充了一点:如果原本应该在选秀年龄参加选秀的女孩,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参选的,必须在下一次选秀中补选,不得遗漏。
这种制度从顺治帝创立,一直延续到光绪帝末期才被废止。
“选秀”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一个女孩想被选中,成为“皇帝的女人”,有什么标准呢?是美貌吗?
其实,那时的“选秀”还真不是“选美”,而且美貌反而会成为一个被淘汰的理由。
因为清朝统治者对“女色”还是有一些忌惮的,过于美貌的女孩子会受到太后的抵制,就算是皇帝“有意”也不敢轻易扣上“好色”的忌讳。
清朝“选秀”的标准,其实是品行与门第。
品行方面,这些女孩要“仁厚端方、慈孝、恭谦、贤淑......”
门第方面,被选中的女孩大部分都是王府千金和八旗干将之女。
而在品行和门第之间,门第又比品行重要,在选秀的天平上,也是要“拼爹”啊。
乾隆帝一生有三位皇后,咱们看看她们的门第:
1.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赠一等承恩公、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傅恒的姐姐。
2.继皇后那拉氏,满洲正黄旗(原本是镶蓝旗)追赠旋夺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
3.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帝生母,内管领、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清宫剧《延禧攻略》,来自网络,侵删所以啊,这“选秀”还真不是“选美”,真实的清宫里的那些妃嫔,跟近几年来电视剧里的清宫剧还真不是一回事,别说国色天香了,很多人连“一般人”都算不上,门第出身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