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封号制度十分严谨,大体可以分成如下。从上往下,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次镇国公,次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铁帽子王”是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人,清朝仅存十二人。所谓的“铁帽子王”,指的就是“世袭罔替”,如果父亲是皇子,他的子嗣依旧是皇族,而不会被贬为皇族。
自努尔哈赤建国至宣统,仅有十名皇子,二名皇子,“世袭罔替”。这十二个人,一个是礼亲王代善,一个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一个是睿亲王多尔衮,一个是豫亲王多铎,一个是肃亲王豪格,一个是庄亲王硕塞,一个是克勤郡的王岳托,一个是顺承郡的勒克德浑,一个是怡亲王胤祥,一个是恭亲王奕欣,一个是醇亲王奕譞,一个是庆亲王奕劻。
上述十二位帽子王,在王胤祥之前,均为开基、开创或一统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继王胤祥之后的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等,都是由慈禧皇后亲自册封的“水”。
问题是,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怎么会被册封为“铁帽子王”?
年一月至年五月,爱新觉罗·奕欣是道光皇帝之六,咸丰之兄,其母亲是孝静成后博尔济吉特氏。
道光时期,有不少的太子,但因为三位都死了,所以老四就成了长子。可是,他对自己的老六奕欣,还是非常疼爱的,本来想要将皇位让给他的,可是在关键时刻,他还是选择了奕婕。
他继位后,奉了他的父皇之命,封了他的六哥奕欣为皇子,但他对他的戒心很深,从未给过他任何重要的任务。咸丰皇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只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居然借着“外狩”的名义潜入热河,把北京的事情留给了自己的哥哥“背黑锅”。
咸丰陛下觉得自己对不起先人,在英法军队撤退后,他没有立刻回朝,而是厚颜无耻地留在了承德的避暑别墅。一八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他以“高龄”31岁辞世,从此结束了自己的昏君和误国殃民的人生。
咸丰在弥留之际,将遗孀于肃顺、载垣等八位重臣托付给他,并与慈安太后、慈禧皇后一同垂帘。从外表上看,他的计划很周密,让两个王朝形成了一个平衡,让年幼的皇帝不会失去自己的权力。
但是,八大宰相和两位太后的力量并不平衡,这种争权夺利的博弈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按照《清史稿》所说,载垣等八位朝臣,对慈安,慈禧,幼帝,都是不屑一顾的。
声音震动了大殿,皇帝吓得魂飞魄散,哭得撕心裂肺。
在咸丰还没有死透的时候,顾命八位宰相,向孤儿和母亲大喊大叫,把他的裤裆都给吓湿了。慈禧和慈安皇后决定联手发动一场叛乱,暗中联系上一直处于被孤立状态的奕昕。
按照清朝的传统,当皇帝的棺木归京的时候,新帝就会出城迎接,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也被允许离开八位重臣的控制,与载纯一起返回京。奕欣趁此机会,立刻在京立了小皇帝,并下了诏书,把载垣、肃顺、端华等人都杀了,并把订下的“祺祥”改成了“同治”,史称“辛酉政变”。
慈安皇后与慈禧皇后在辛酉政变之后,才算得上是实权在手,自此便开始垂帘听政。而奕欣作为这件事情的主谋,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他被任命为“议政王”和“统帅部”,甚至是“世袭罔替”。
在他的不懈的工作下,清朝不但成功地压制了江南地区的太平天国,同时也继续了由上至下的“西化”,使清朝逐步脱离了灭亡的危险。甚至,还有一种让这个帝国复苏的征兆,被誉为“同治中兴”。
但王奕欣一直担心自己的内务,所以屡次要求“撤帘归政”,这才惊动了好战的慈禧。在慈安去世后,她在中法之战中,终于利用“甲申易枢”之势,一举击溃了恭王,并将其彻底削弱成了自己的傀儡。
咸丰奕欣被奕欣晾了很久,而慈禧也被他长期冷落,直至抗战结束。但那个时候,恭王已经六十多岁了,而且,他还在经历了几个儿子的夭折之后,心情低落,在政坛上也没有什么成就,注定要“一生为奴”。
爱新觉罗·奕譞,道光之七,咸丰之兄,庄顺皇妃乌雅。
身为道光皇帝的七儿子,他并不是大儿子,也不是什么受人尊敬的儿子。再加上他本身的天赋实在是太普通了,在各方面都没有展现出什么出众的能力。
咸丰继位后,在特别压制奕婕的情况下,对他也不是很好。他虽然被册封为醇王,却也没有什么建树的资本,他唯一的幸运就是,他能够迎娶慈禧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
辛酉变法之后,慈安皇后、慈禧皇后最终执掌朝政,奕欣更是被册立“世袭罔替”。慈禧的姐夫,亦因其积极的工作而被任命为“同治中兴”的见证。
同治十七年,太后和太后被迫还朝,答应了大婚之后的皇上。然而,因为和他父亲一样,他的身体也因为感染了花柳症而死去,连儿子和女儿都没有。
在同治帝死后,皇帝的位置将会是谁来继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祖训,“载”字辈的帝王去世后,将会传给后代,即“溥”。
经皇室商议,由王奕欣之孙溥伦当选。但慈禧生怕权力外泄,怕恭王有才能,所以把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靖嫁给了咸丰帝,让他以兄长的名义登上了宝座。
光绪继位之后,王奕譞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慈禧皇后册封他为“世袭罔替”的“铁帽亲王”。“甲申易枢”之后,他接替了六哥奕欣的位置,担任了军务部长。
在王奕譞、李鸿章等人的合力之下,以“定远号”、“镇远号”为首的“北方舰队”,最终组成了一支足以横扫远东的海军。许多人都觉得,他不会做事,但是他知道该怎么做,就像李鸿章一样。
后来,光绪皇帝驾临,他越发小心翼翼,唯恐惹慈禧皇后怀疑,干脆就在家中假病休养。到了清朝末年,“狼来了”的传说果然应验了,皇帝陛下突然病死,被封为贤相,封为皇帝,封为皇帝,封为皇帝,封为皇太子,继承了皇族的皇位。
一八三八年三月至一九一七年一月,爱新觉罗·奕劻是乾隆曾孙,庆僖王永璘之孙,八分辅国公羊之长子。
奕婕是乾隆的重孙,他的出身就是一个没落的皇家旁系,被庆郡王绵慜收养。所以,他看起来很成熟,会拍马屁,会拍马屁,但是在学习上,他就完全是个废物。
咸丰陛下虽然雄心勃勃,却也没有“炫耀”过自己的美貌。所以,他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六弟奕欣、七弟奕譞,都是他心目中的“吉祥物”。
咸丰陛下对皇族的远房亲戚更亲近一些,以显示他的“宽厚仁爱”,这是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远亲表妹的奕婕渐渐反扑,从一个副将到一个贝勒。
奕沣的封号是升了,但是他的实力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可见他的野心并不大。但是,他却靠着阿谀奉承的关系,爬到了满洲镶黄旗的副将的身边。
身为爱新觉罗皇室的嫡系,按理说,副都统要讨好奕劻才对。这是慈禧皇后的哥哥,叶赫那拉·桂祥。
多亏了弟弟桂香的极力推荐,慈禧才对这位不争气的皇室后裔产生了重视,并打出了“广告”。
辛酉变法之后,慈安与慈禧总算执掌朝政,奕欣亦因立场对了而被任命担任要职,并获授“世袭罔替”的铁帽皇子。但身为“奕字辈”的奕劻,却是无能为力,只能在一旁干瞪眼。
慈安太后去世,慈禧皇后身边只剩下一个牵制她的人,而王奕欣在许多事情上也受到了阻碍。慈禧在中法之战中“不败而败”后,终于用“甲申易枢”推翻了奕欣、宝鋆、李鸿藻等人,并逐步提拔奕婕、奕沣等人为军机。
年,“戊戌政变”到了关键时刻,奕婕站出来力挺慈禧,等于是狠狠地打了他们一记闷棍。之后,他还在“己亥建储”上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主张废黜清帝,建立新的君主。
自此,慈禧太后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并册立了一个“世袭罔替”的“铁帽”亲王。所以,他才真正地展开了他梦想中的“圈钱运动”,并且大肆地贪污贿赂。
在这些人当中,袁世凯最为慷慨,也因此而成了他的靠山。总之,他无所畏惧,只要有了金钱,他就无所畏惧,可以杀人,可以烧死,可以购买官职。
袁世凯得到了奕劻的大力扶持,不但控制了北洋的军队,还担任了直隶的总管,对整个东北的军事和政治有了进一步的控制,这才让慈禧皇后对他产生了警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岑春暄、瞿鸿禨等“倒袁派”联手,让他险象环生。
奕劻再次“挺身而出”,为袁世凯赢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一番激烈的反抗,瞿鸿禨和岑春暄被革除,没有人敢倒袁。
年十一月,慈禧皇后在中南海的凤鸣宫里中毒身亡。她在弥留之际,选择了王载沣的三个孩子溥仪登基,并指定载沣为摄政王,并将隆裕太后的外甥女留在幕后。
载沣上台后,马上就着手打击袁世凯,还威胁要为他的哥哥光绪复仇。但是,这件事情,被庆皇子的哥哥哥哥极力的拒绝,再次让他渡过了难关。
随着吴昌起义的爆发,全国人民都在奋起反抗,辛亥的大幕也随之拉开。截止到十一月末,华东,华南,华中,西北,东南15个省份都陆续宣告了自己的主权。
作为一个摄政王,他居然不能将军队派到南方去镇压叛乱。奕沣又一次支持袁世凯,让他顺利的脱离了政治舞台,成为了内阁的元老,掌握了军队和政治的全部权利。
袁世凯一上台,就用“两面派”的手段,迫使宣统陛下立刻下台,暗中与革命党进行交涉。这段时间里,他依旧是一副贪得无厌的样子,一心扑在了钱财上,完全没有将大清的危机放在心上。
英国《泰晤士报》称,庆王当年在英国的一家银行里有镑的储蓄,其他国家的银行则无从得知。
这意味着啥?举个例子,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当老师,每年30镑,而生物学家达尔文买下一栋豪宅,只花了英镑。更何况,这两个人都是有钱人,跟庆亲王一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宣统皇帝下台后,身家丰厚的奕劻一直在天津游荡,直至年一月二十九日去世。溥仪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写下了一个“谬”的封爵,并且愤怒地说:
大清两百多年的江山,都被他毁掉了。
在清朝十二位帽子王中,前九位都是功勋卓著。然而,被慈禧皇帝赐给了王奕欣、奕譞、奕劻三位铁冠的“水”,却好像与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耀格格不入。而奕婕和奕奕,更是坐上了这个位置,成为了一个国家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