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年),清初一员出色的武将,出身将门,武艺高驰骋疆场,战功卓著。
清朝建立后,鳌拜“改行”从政。虽然开始也屡次遭受多尔衮的迫害打击、但后来还是时来运转,在政治斗争中屡屡获胜,并得到顺治帝的宠信。然后又凭借种种机缘,最终爬升到皇帝的四大辅臣之一。
如果鳌拜能尽心辅佐少主康熙,即使没有太大才能和功绩,也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忠正之名。可是,鳌拜犯了历史上不少权臣同样的“毛病”,就是植树党羽,把持朝纲,打击异己,专权乱国。这样,鳌拜的整体形象就不是正面的了。
历史上往往有像鳌拜这样的权臣,治邦理政不足,祸民误国有余。他们一生的所作所为,留给后人的都是引以为鉴的教训。
鳌拜,姓瓜尔佳氏,出生于一个武将世家。伯父费英东在明万历十六年(年)随其父投奔努尔哈赤,天命建后金国前,位列五大臣之一。鳌拜英勇善战,曾被努尔哈赤誉为“万人敌”。到皇太极天聪八年(年),鳌拜已成为“管护军大臣”,职衔为镶黄旗护军参领,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
崇德二年(年),清军征伐明朝的皮岛。鳌拜在战斗中带领前锋军殊死搏击,立下大功,受到皇太极的夸奖,并赐其“巴图鲁”勇号,晋升为三等男爵。
崇德六年(年),清军再次围攻锦州,鳌拜也随军征战。这次清军先是切断松山明朝援军的道路,又把洪承畴的援军击溃并包围在松山。在洪承畴率兵突围时,鳌拜与阿济格等先后出击,将明军斩杀过半。鳌拜在这次战役中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护军统领。
在后来对李自成与张献忠农民军的作战中,鳌拜也英勇威猛,立下汗马功劳。顺治二年(年)考核群臣功绩时,他因战功卓著,忠勤戮力,被晋升为一等子爵。
鳌拜在战场上虽然军功卓著,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殊勋。但是在清初多尔衮主政时期,在政治上却连遭背运,屡次受到无辜的迫害和打击。
皇太极死后,睿亲王多尔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顺治。他与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是一对政敌,从清制建立后就开始对他进行很复打击,在豪格率兵征讨张献忠的过程中,他的随军参领曾冒报军功,事泄以后被多尔衮抓住大做文章。他从随豪格征战的鳌拜入手,先是说由于拜督管不力导致冒功之事发生,革去了他的世袭职位,后又构陷拜此前曾想谋立豪格为帝,图谋不轨,要治他的死罪。虽然鳌拜后来捡得一条命,但已经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
顺治五年(年)4月,有人计告警拜擅自拨护军为必隆守门,这在当时是一条不小的罪状。于是多尔衰又借此对拜处以死刑,后来幸亏顺治帝求告,才又一次拾回了性命。这一年的11月,鳌拜被赶出京城,派往大同驻防。
顺治七年(年),多尔衮病重,贝子锡输等人请顺治帝驾幸睿亲王府探望,这使得多尔衰大怒,认为这是违令读请,罪不在小,此时鉴拜已立功回京任职,多尔衮又以鳌拜知道内情不将其速捕为由,再一次对他进行打击,将他的爵位降为一等男爵,并要其交付赎金赎罪。
顺治七年(年)12月,睿亲王多尔衮病死,顺治帝福临以14岁幼龄开始亲政。在顺治帝亲政期间,原来遭受多尔衮打击的豪格派得势,郑亲王济尔哈朗成为朝中最显赫的贵族,开始对多尔衮派进行疯狂的报复。
在济尔哈朗打击多尔衮派的过程中,拜因其屡受多尔衮贬抑,颇得郑亲王济尔哈朗喜爱。多尔衰一死,鳌拜即被晋爵三等侯。顺治八年(年),又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并晋爵一等侯兼一等云骑尉。从此拜平步青云,逐渐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顺治去世前,因为康熙年仅8岁,又遗命鳌拜与索尼、通必隆、苏克萨哈四人,共同尽心进行辅佐。这样,鳌拜又一跃成为辅政大臣。
在四大辅臣之中,居于首位的是索尼,第二位是苏克萨哈。如果索尼死去,苏克萨哈就有可能替补其位。鉴拜这些年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权力欲也在急剧地膨胀,他一直暗中在今后成为首位辅臣,这样苏克萨哈就成了一大障碍。于是,鳌拜开始寻找机会制造事端,借以排挤打击苏克萨哈。
在清朝入关初期,对土地实行“圈地”政策,即把近京各府县的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和八旗。在圈地过程中,多尔农凭借自己的权势,把本应属于镶黄旗的水平府(今河北卢龙)之地给了自己的正白旗,而在保定府(今河北保定)、河间府(今河北河间)、涿州(今河北涿州市)等处另拨土地给镶黄旗。多尔衮的这种做法当时在黄旗中曾引起不满,但到康熙时事情已隔20余年,由于拨土地引起的矛盾已被渐渐淡忘了。而鏊拜为了笼络黄旗大臣,孤立、打击苏克萨哈,这时又旧事重提,立即引起正黄、镶黄两旗大臣的共鸣。加之索尼一向与苏克萨哈不和,鳌拜遂于康熙五年(年)正月,指使两黄旗旗民上诉,要求更换圈地,意图造成八旗纷纷要求重新更换圈地的形势,给孝庄皇太后和康熙帝带来困扰。
这时,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交章上疏,指斥鳌拜胆大妄为,随意圈换土地,给各地百姓带来灾难准,并予以抵制,要求中止此事。户部尚书苏纳海也认为此事欠妥,并决定撤回已派出的有关官员,停止大量换地。
鳌拜闻知了这些后,极其恼怒。他知道,如果圈地一旦中止,他的威信将一落千丈,以后不可能成为首位辅臣。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鏊拜决定对敢反对自己的这三个人下手,要置他们于死地。
康熙帝心里清楚,这三个人本没有什么罪,只是因惹怒鳌拜才招致祸端。他没有听信鳌拜的话,不同意判处他们死刑。但是,鳌拜此时的权力欲已极度膨胀,他倚仗自己的权势,竟然不听康熙的旨意,而在暗中矫诏,将朱昌祚、王登联、苏纳海三人处以了绞刑。鳌拜在杀了这三个人以后,就继续强行推行大规模的土地圈换。这次圈换土地,给广大旗人和汉人带来灾难,而鳌拜却从中加强和扩大了自己的权势。
圈换土地事件结束后,鳌拜的权力欲望越加膨胀,图谋取得启奏权和批理奏疏大权,使自己超过遏必隆和苏克萨哈,成为仅次于索尼的二号人物。这时,鳌拜的野心引起了孝庄皇太后和年幼的康熙帝的高度警惕,对他开始产生戒备之心,处处小心谨慎。同时,孝庄皇太后和康熙帝也开始对鳌拜严加防范起来。
自从鳌拜挑起事端,重新圈换土地之后,朝内百官也惴惴不安,对四大臣辅政产生了恐惧和不安的心理,要求康熙帝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样,围绕康熙帝亲政之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鳌拜在这场斗争中充当了一个不光彩角色,将自己的丑恶面目显露了出来。
首先上奏要求康熙帝亲政的是刑科给事中张维赤。他的奏疏得到百官的普遍响应。在众朝臣拥戴的情况下,首席辅臣索尼也上疏康熙帝,奏请他亲政。可是在随后不久,索尼就因病死了。索尼的死,让鳌拜有些想入非非,他想乘机越过遏必隆和苏克萨哈,成为首席辅臣。
康熙帝见鳌拜越来越专横,觉着辅政之制不能发挥原来的作用,反而对朝廷构成威胁。于是,在康熙六年(年)七月初三,康熙帝以辅臣屡行陈奏为由,往奏其祖母孝庄皇太后,要求亲政。在取得孝庄皇太后的同意后,定于七月初七举行亲政大典·。
康熙亲掌朝政以后,由于鳌拜仍掌管批理章疏大权,尤其是依附有大批身居高位的私党,在朝中专权跋扈,左右政局。所以,康熙帝实际上难以真正亲政,相反,却对爱新觉罗氏的皇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对鳌拜一向鄙视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见他在朝中势大,就产生了退隐的想法。因为苏克萨哈在辞职奏疏中表示愿回东北去守护先皇陵寝,康熙对此颇感疑惑,就派人前往去查问。
鳌拜对苏克萨哈本来就心怀怨恨,总想找机会进行陷害。这时,他借机抓住苏克萨哈辞职大做文章,不仅矫旨指斥他,而且不问青红皂白,给他编造了不欲归政等二十四项罪状,要求把苏克萨哈以大逆罪处于磔刑。
康熙帝这时才醒悟过来,知道鳌拜是挟怨构陷,不答应他的奏请。鳌拜骄纵蛮横,竟然在康熙帝面前攘臂上前,累日强行奏请。最后,苏克萨哈这位忠心为国的老臣到底死在鳌拜的恣意陷害之下,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苏克萨哈一家冤死之后,四大辅臣之中仅剩下鳌拜和遏必隆两人,而遏必隆遇事没有主见,又处处依附鏊拜,这就使得鳌拜真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此时康熙帝深感不除鳌拜,将国无安宁,于是年轻的康熙帝准备铲除鳌拜这个后患。
鳌拜矫旨杀死苏克萨哈之后,更加目无康熙,恣意胡为。凡起坐班行,自动列于遏必隆之前,以首辅自居。对于朝中政事必先于私家议定,然后上奏施行。在康熙帝面前,凡事不按常理进奏,多以过去的疏稿呈上,逼其依允。更过分的是,鳌拜常常当着康熙帝的面,呵斥大臣,拦截奏章。在康熙帝的眼里,鳌拜的欺主乱政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康熙七年(年)9月,侍读学土熊赐履上奏说:“朝政积习未祛,国计隐忧可虑。”并引用宋代理学家程颐“天下治乱系宰相”一语提醒康熙帝要使朝政有序,必须除掉鳌拜。康熙帝认为当时时机尚不成熟,为了不让鳌拜发觉,便故意斥责熊赐履冒奏。实际上,康熙帝已经在悄悄部署各项工作,准备铲除鳌拜这个权奸。
康熙帝的除奸准备非常特别,他以自己的年轻作为掩护,特意精选了一些少年待卫、拜唐阿(即执事人),平日里专为扑击之戏。所谓扑击满语称为布库,也有称为角力、摔跤的。康熙帝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身边的待卫受拜的影响较大,非常不可信;他将自己特意精选的待卫、拜唐阿另外组成一支更为亲信的卫队一善扑营。康熙帝这样做,果然迷惑了鳌拜,以为皇帝年幼,喜欢游戏,而没有在意善扑营的真实用途,实际上善扑营的成立,并非因康熙帝活泼好动,爱玩乐,面是他为自己铲除拜在组织上做的准备。这样,一支真正属于康熙帝的人马聚集在了他的周围。
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康熙就召来鳌拜。在他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时就被康熙喝令侍卫一举拿下了
鳌拜被捕以后,康熙帝向众大臣列举宣布了他的罪状。经议政王会议讨论,拟定拜革职立斩,其子亲、见亲也问斩。后来康熙念及整拜为清朝开疆扩土立下汗马功劳,又搭救过清太宗皇太极,赦免了他的死罪,只革职拘禁,籍没了家产。
年轻的康熙帝在处理拜案件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才能,他既从鉴拜手中完完全全地夺回了权力,又没有株连更多的人。虽然此案涉及的人事关系错综复杂,但康熙帝仅将9人处死,其余的人都宽大处理,使朝廷秩序得以迅速恢复了稳定。
后来,鳌拜病死于狱中。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鳌拜的伯父很早就追随努尔哈赤起兵。鳌拜则跟随皇太极起兵,担任过皇太极的护卫官,在攻占皮岛一役中作战勇敢,被封为三等男爵,赐“巴图鲁(勇士)”封号。
在清代开展的战争中,鳌拜可说是战功赫赫。松锦会战,他的勇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凶暴的起义军将领张献忠就是被鳌拜杀掉的。
多尔衮死后,鳌拜与顺治关系十分融洽。顺治之后,他更担任辅政大臣,政绩虽不突出,但也没有太大的失策。康熙因为急于亲政,抓获了鳌拜,但晚年又主动为鳌拜平反,认为他是清朝争夺江山的大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