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张一山担任主演的《鹿鼎记》可谓走在了舆论最前沿,这部引发无数人童年回忆的经典电视剧,本就有着难以超越陈小春版的巨大压力;再加上张一山可以和“猴戏”划等号的浮夸演技,瞬间引爆了观众对新版《鹿鼎记》的疯狂吐槽。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们更是发现了新的槽点,将吐槽对象转移到了编剧身上。
新版《鹿鼎记》剧照众所周知,康熙朝初期权臣、“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鳌拜,乃系《鹿鼎记》的重要角色,也是将韦小宝和康熙皇帝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键人物。新版《鹿鼎记》的第三集,出现了鳌拜府邸的镜头,大门匾额上赫然出现的“鳌府”,立即被观众指出了错误:这个“鳌”字用错了!
为什么错了?
根据《清史稿·鳌拜传》的记载:
鳌拜,瓜尔佳氏,满州镶黄旗人。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鳌拜乃系正儿八经的旗人,其姓氏为“瓜尔佳氏”,并不姓“鳌”,他的府邸自然也就不能用“鳌府”。
只是,鳌拜的府邸用“鳌府”,真的错了吗?
《清稗类钞·姓名类》对于清朝时期满人姓名的叫法,有着明确的说明:
顺、康、雍、乾之朝,满大臣有以姓之一字为氏者,有以名之一字为氏者,父子祖孙,相沿成习,犹有周人以地命氏、以名命氏之遗意焉。
也就是说,清初的满人往往会以“姓”的一个字为“氏”,或者以“名”的第一个字为“氏”。
比如雍正朝名臣徐元梦,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便以“舒”字为“氏”传承,他的孙子名为“舒赫德”、曾孙名为“舒常”。再如康熙朝名臣顾八代,满洲镶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顾八代”只是他的名字而已,他的后代便以“顾”字为“氏”传承,其子名为“顾俨”,其孙名为“顾琮”。
嘉庆朝大臣吴振棫在其所著《养吉斋丛录》中,对于满族官员的称呼也有着明确的记载:
凡公私文牍,称名不举姓,人皆以其名之第一字称之,著姓然。
也就是说,即使在正式的公文中,对于满族官员的称呼也是用其名字的第一个字为“氏”。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和珅,钮钴禄氏,但称其“和大人”、“和中堂”;再比如康熙朝著名的权臣索额图,赫舍里氏,却被称为“索相”。
“和大人”剧照所以,瓜尔佳·鳌拜的府邸,用“鳌”字作为府邸匾额的开头,并没有不妥。这也是时人称呼鳌拜为“鳌大人”或者“鳌少保”的原因所在。
只是,清朝时期的府邸匾额并不是用来提醒别人这是谁的家,更不是类似于现今的门牌号、户籍地点,而是用以夸耀门楣、彰显身份的重要标志。在清朝做官能做到鳌拜这个级别,自然要炫耀一下,彰显一下身份的不同。所以,他的府邸以“最高官职”或者“最高爵位”取代这个“鳌”字,应该更为合适。
严格意义上讲,新版《鹿鼎记》中的“鳌府”用“鳌”字开头并不能算错!
只是,这个“鳌府”却错了!即使用其最高爵位——“一等公”来命名府邸,悬挂“一等公府”匾额也是错的!
因为,按照鳌拜的官职级别、爵位等级,他的府邸就不能用这个“府”字!
根据《清稗类钞·称谓类》的记载,在等级森严的清朝时期,皇室宗亲、满洲勋贵乃至各级官吏的私宅都不能随意命名,依据爵位等级和官职高低而划分了“府”、“第”、“宅”等具体等级。
宗室爵位中的“亲王”、“郡王”、“贝勒”直到“辅国公”和获得封号的“公主”的私宅,才能被称为“府”;比如“雍亲王府”、“果郡王府”或者“和硕恪靖公主府”等等。公爵以下、三品以上的官员府邸才能被称为“第”,比如赫赫有名的一代权臣和珅,最高爵位为“一等忠襄公”,所以,他的府邸也只能称为“和第”而已。一般士大夫的私宅,就只能称为“宅”,比如“李宅”、“王宅”等等。
尽管康熙朝初期的鳌拜,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甚至曾经抓着康熙皇帝的胳膊,逼迫其下旨诛杀舒克萨哈!但其最高爵位也只是“一等公”,他的府邸也只能用“第”而已。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为鳌拜恢复名誉,追封“一等超武公”爵位并特赐“世袭罔替”之权。根据清代北京城近郊区史地人文情况汇编——《宸垣识略》记载,承袭“一等超武公”爵位的鳌拜后裔。所居府邸的匾额就为“一等超武公第”。
所以,新版《鹿鼎记》中“鳌府”的匾额,“府”字有错;但“鳌”字并不能算错,或者只是情况少见而已!
参考文献:《清史稿·鳌拜传》、《清稗类钞》、《养吉斋丛录》、《宸垣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