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羹尧不是满族,按照满汉不通婚祖训,

年羹尧的妹妹,是在康熙五十年左右,由康熙帝亲自指婚,许配给皇四子雍亲王胤禛做的侧福晋。

雍正继位后,年氏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正宫的皇后。两人生有一个女儿、三个儿子,足见夫妻间感情甚笃。只是年氏有些命薄,雍正三年便因病早逝,雍正追封她为敦肃皇贵妃,与自己合葬于泰陵,足见两人是真爱。

那么,问题来了,年氏家族流着的是汉人血统,怎么就进入了满清的后宫,并得到了雍正特别的宠爱呢?

关于满人与汉人的通婚隔阂,在清王朝统治时期,的确存在。民间的说法,管这叫“满汉不通婚”!

满清的主体,是兴起于辽东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趁着明朝受困于农民军起义焦头烂额的时机,进入关内“偷鸡”夺取了全国的统治权。

作为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满清也有点没底气心虚,十分担心时间一长,满人会被占有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同化,从而失去统治地位,故而在立朝之初,就制定了许多隔绝汉人的政策。

最为直观的,就是遍布于全国各大重要城市,比如广州、西安、南京、武汉等地的“满城”。

所谓满城,就是在城区内划定一块区域,专门供驻防的八旗军及随军家属居住生活。这些城中之城,有时占城区的比例很大,比如西安的满城,就划走了城区的一小半,而且还是基础设施条件最好的“高档小区”。

由此,满城里的八旗军,满城外的汉人,就人为隔离成了两个世界。

不过,即便建起了隔离墙,墙内的八旗亲眷,也不可能完全不与汉人接触。满城内,大到开基建房,小到生活用品,都离不开外头汉人的参与。因而,满城只能在管理上,继续执行双方的隔离政策。通常有两个方面:

一是汉人白天进满城做买卖、搞活计,晚上就必须得离开,就像外卖小哥和水电修理工,完事了立马得走人。

另一个,就是居住在满城里的八旗军,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那就是不与城外的汉人通婚。

讲到这里,不知大家注意到文史君的用词没有,八旗军!!!

为啥强调“八旗”这个概念呢?

因为居住在满城里的八旗军,并不完全等同于单纯民族概念的满人。

的确,努尔哈赤在起兵之初,是以“旗”为单位,对女真人进行管理上的划分,起初是四旗,统一的部落多了,收拢的人口多了,又扩充成八旗。

后来,随着扩张战争的节节胜利,满清又收编了不少蒙古人、汉人。对他们的整编,用的也是八旗那套组织方式。

因此,满清阵营里的八旗,可以是指纯满人的“满八旗”,也可以指纯蒙古人的“蒙八旗”,甚至可以指纯汉人的“汉八旗”。

那么往回推想,满城里居住的,满人、蒙古人、汉人,都可能有。既然如此,满城内外互不通婚的习俗,用满汉不通婚来概括,也就不那么准确了。

真正的叫法,应当是“旗汉不通婚”,只要有八旗编制的,不管满人、汉人还是蒙古人,都不与没有编制的汉人通婚。编制内的,讨媳妇、嫁女儿,随你的便。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康熙皇帝的血统。

康熙的生母,是顺治的妃子佟佳氏。

其祖父佟养正,最早是明朝辽东军中的将领,在与努尔哈赤的作战中兵败,从而归附到后金阵营,被编入汉八旗的正蓝旗。佟养正的儿子佟图赖,参与了皇太极大多数的对外用兵军事行动。

此后,这个家族是越混越兴旺,到了佟图赖儿女这一辈,女儿是顺治的妃子,两个儿子佟国纲和佟国维,也在朝廷上担任要职。权势地位巅峰时,竟然被冠以“佟半朝”的称呼。

康熙登基后,为示对母族的恩宠,将佟氏家族由汉军正蓝旗,改为编入地位最高的满洲正黄旗。在清朝因赏功或恩宠,将低旗籍的人或家族升入高旗籍,这种操作叫作“抬旗”。

汉军旗升入满洲旗,都会在汉姓后面加个“佳”字,这也是佟佳氏的由来。

此外,为了笼络汉人重臣,满清也不乏以皇女赐婚的联姻手段。

清朝入关后,为了剿灭李闯农民军和南明势力,需要归附的明朝旧将效命打冲锋。当时,势力最大的明朝旧将,首当其冲的是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

电视剧《鹿鼎记》中,康熙将刁蛮任性的妹妹建宁公主,下嫁给吴三桂长子吴应熊的情节,正是清廷以联姻,拉拢三藩势力的真实写照。

建宁公主的原型,是皇太极的十四女和硕恪纯长公主,按辈分应该是康熙的姑姑。

除了吴三桂方向,顺治时期,还有还有和硕和顺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隆,和硕柔嘉公主下嫁给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聚忠。

以上的佟氏家族,以及三藩,都是武将根底。

那么,对于汉族的士大夫群体,清廷是否也用了“送女儿认女婿”的联姻方式呢?

还真有!

乾隆年间,这位对汉人文化十分珍爱的满人皇帝,为拉进与读书人的距离,其中想到的一个方式,就是把亲生女儿,嫁给孔子的72代孙、衍圣公孔宪培。

但清朝有祖训,“旗民不结亲”,怎么破解呢?

乾隆的套路,是先将女儿过继给汉族大臣于敏中,再以于家义女的身份,与孔家缔结姻亲关系。一番弯弯绕绕的操作下来,一场“曲线联姻”的戏,就唱成了。

通过对前文的了解,再看年氏嫁给雍正,就十分得合情合理合法了!

首先年家是旗人。

年羹尧曾祖,原先也是明朝官僚系统的公务员,清兵入关后沦为包衣,也就是满洲贵族的家奴,地位很低。不过,年家挺争气,到年羹尧祖父这一辈,就因考中科举得以脱离奴籍,改隶汉军镶白旗。

到了年羹尧这一辈,年氏家族更是了不得。

其父年遐龄,官最大当到湖广巡抚,真正的一方封疆大吏。其兄年希尧,也是历任工部侍郎、内务府总管,及左都御史等要职。

至于年羹尧,就更不必多说了,电视剧都拍烂了,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年氏也是出身官宦之家、重臣之女,配得上当时还是雍亲王的四阿哥胤禛。

得势后的年家,也得到了抬旗的待遇,由原先的汉军镶白旗,提升为汉军镶黄旗。

只是这年氏家族,兴起得快,败落得也很快。

一方面是年羹尧的倒台。雍正三年,雍正与年羹尧的君臣关系迅速恶化,到了年羹尧被赐死、家破人亡的地步。其父年遐龄和其兄年希尧,也受到牵连被罢官夺爵。

另一方面,年氏与雍正所生的三子一女,均在幼年时夭折,年家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因此彻底断绝。

年氏家族,就像一个匆匆而来,在康熙末年、雍正初年,涂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又匆匆而走的过客。

同样在雍正手里,上演兴衰巨变的,还有大名鼎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曹氏家族。或许年氏和曹氏,暗自契合了八旗内部的那条鄙视链: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

毕竟,满蒙八旗才是清廷统治的核心,汉八旗在血统上,终究是与汉人接近,难以长久稳居权力塔尖的位置。

最后,咱们再来唠一唠这个“旗汉不通婚”。

时间线拉到清朝末年,欧美各国相继入侵,连东洋岛国日本,也是咸猪手上下乱摸个不停。按照高中教科书上的说法,这叫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盖过国内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汉人与满人的矛盾。

汉人与满人啥矛盾?

旗汉不通婚嘛!

于是,慈禧老佛爷也跟上了一回时代潮流,发布懿旨:

“......惟旧例不通婚姻,原因入关之初,风俗、语言或多未喻,是以著为禁令。今则风同道一,已历二百余年,自应俯顺人情,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毋庸拘泥。”

意思是说,汉人可以与旗人,不管你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嫁女儿、讨媳妇,婚姻统统自由啦!

只不过,慈禧这一招和“混合面”,来得实在是太迟了。

没过几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人还是有一部分被分出了旗人和汉人。革命党口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看着区区八个字,可搁在战场上,那可是要血淋淋人头落地滴!

远的如太平天国,打进南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屠了城内的2万旗人。

到了辛亥革命,广州、西安等地,也发生过对满城内旗人的攻打,其中不乏无辜的老弱妇孺。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及时止损的人——隆裕太后。

因为隆裕太后的一锤定音,满人得以通过和平交权,大体上实现了全身而退。相比于朱温杀光唐廷宗室、崇祯一根绳吊死,满清的谢幕,当真是安全下庄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