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思考
乾隆皇帝一生,先后立过三位皇后,第一位是他的原配妻子富察氏,第二位是那拉氏,而第三位则是魏佳氏,也就是令妃。
只不过,令妃的这个皇后封号,是在她死后才得来的。
那么,为何乾隆皇帝在令妃活着的时候,不将她立为皇后呢?实际上,乾隆之所以在令妃活着的时候不立她为皇后,是因为有几个特殊的因素导致他不敢立。
令妃的出身问题
根据史料记载,令妃魏佳氏原本姓魏,其父为内管领事魏清泰,通过令妃的姓氏就可以知道,她并不是满人,而是一个汉人。
而自打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始,到乾隆登基之后,皇帝纳汉人妃子虽说并不鲜见,但立汉人为皇后,还从来没有过。
因此,乾隆皇帝自然也不敢冒着违背祖宗礼法的危险,来立令妃为皇后。
要知道,乾隆这个人,是一个极度自负的人,并且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除了好大喜功之外,他也十分注重对祖宗家法严格遵循。
并且,通过乾隆后宫成员的晋升记录,就可以看出乾隆在选择妻妾上的标准。
这个标准就是,妾,即妃子,晋升主要看恩宠与否,而妻子的地位高低,硬性标准就是看门第,看出身。
比如,乾隆的第一个皇后,也就是沙济富察氏,她被乾隆封为了孝贤皇后,除了她确实与乾隆青梅竹马,并且两人感情很好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她的家世显赫。
富察氏一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根据史料记载,其祖上为女真沙济城主檀都第三子德云珠一脉。
德云珠的儿子旺吉努,在努尔哈赤起事不久,就率领全部族人投靠了建州,并被授予世管佐领。
之后,旺吉努以及其族人,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可谓是战功显赫,到了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因战功获得了男爵的爵位。
顺治皇帝登基后,对旺吉努的后人继续加封,官位累至内大臣,并加太子太保衔。
除了获得官位、爵位之外,在顺治帝的授意下,富察氏家族也开始与皇族联姻,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孙子班穆布尔善,就是娶了富察氏家族中的一个女儿。
到了康熙时期,孝贤皇后的祖父米思翰,先后担任了七年的户部尚书,因大力支持康熙削藩,深受康熙的信任。
并且,米思翰的几个儿子,也均是朝中重臣,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内阁三巨头”之一的马齐,就是米思翰的次子。
妥妥的门第显赫,真正的功臣之家,因此,在乾隆成年后,雍正皇帝才会将沙济富察氏指婚给他。
再比如,乾隆的另一个皇后那拉氏,她能被封为皇后,除了是因为富察氏病逝外,一个主要的因素,也是因为其家世。
根据《八旗通志》记载,那拉氏的祖上,是首任辉发王国国主机砮的后代,那拉氏的曾祖莽库,是机砮的嫡孙。
而在投靠大清后,那拉氏的祖父罗和以及其父亲讷尔布,先后被加封为世管佐领。
当然,若是与富察家族比,那拉氏的家族底蕴并不深厚,但至少是功勋之家,最起码不是出自包衣。
所以,在富察氏去世之后,出身中等偏上,并且自身素养很好,又深受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太后喜爱的那拉氏,自然就成了乾隆第二位皇后的最佳人选。
而令妃呢?除了是汉人之外,她的家族地位太低,也是乾隆不会立她为皇后的主要原因。
令妃的家族,原本属满洲正黄旗包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包衣奴才”,其曾祖名叫魏嗣兴,活着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护军校尉。
而令妃的祖父和父亲,虽说混进了内务府任职,但也不过是小官一个,并且,身份始终还是包衣。
包括令妃本人,其能够进宫,也是通过内务府在上三旗的包衣中选拔秀女才得以入宫,要知道,按照清制,只有在外八旗选秀,才是为皇帝选择后妃,同时为宗室选拔妻妾。
而在上三旗的包衣中选秀女,说白了就是选宫女。
并且,令妃一家的包衣身份,直到乾隆十六年的时候,才被乾隆帝下诏“抬旗”。
比起乾隆的另外两个皇后,令妃的家世以及出身实在太低,不仅是汉人,还是包衣,因此,乾隆无论是出于祖宗家法还是对于门第观念的重视,是不会也不可能立她为皇后的。
乾隆皇帝的顾虑
这个顾虑,是乾隆曾经经历过的伤痛,正是这个伤痛,让他对于立后一事顾虑重重。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皇帝最爱的孝贤皇后富察氏因病去世,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后宫中不可一日无后,因此,乾隆皇帝宣布,册立娴贵妃那拉氏为继皇后。
前文也讲过,那拉氏能被立为皇后,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富察氏的离世,不然她绝对没有机会。
要知道,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皇后,其地位之高,是后宫中的其他妃子不可比拟的,自古就有皇后是“小君”这个说法。
即使是“小君”,但也是君,其政治地位仅次于皇帝,虽说清朝因皇权扩张导致皇后地位有所下降,但其政治象征依然不容小觑。
所以,皇后的册立与废除,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富察氏的去世,那么那拉氏无论如何都不会被立为皇后,而在她被立为皇后之后,却给乾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乾隆三十年,在那拉氏陪同乾隆皇帝南巡的过程中,发生了那拉氏“断发”事件。
究竟那拉氏为何断发,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而影视剧中所演绎的,是由于乾隆在江南时,随意勾搭烟花女子,因此导致那拉氏不满,先是劝谏,后又断发。
因何断发暂且不谈,但在满人的观念中,断发的意义重大。
“满人女子断发,一为国丧,二为夫丧。”
也就是说,身为满人女子,头发是不可以随意断的,要么是因为国丧,要么就是丈夫死了。
而那拉氏的断发,就是在诅咒乾隆,不管她是因为什么做出这个举动,单凭这一点,就会让乾隆震怒异常。
乾隆与那拉氏离心,也自此而起。而在那拉氏失宠后,乾隆的反应就比较有意思了。
断发事件发生后,乾隆皇帝先是安排额驸福隆安加紧将那拉氏遣送回京,同时,在回复阿哥们请安的奏折里,说“皇后疯了”。
之后,在那拉氏抵达京城后,乾隆又下令将其送至翊坤宫后殿,并不许任何人见她,名为养病,实则为幽禁。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乾隆要废掉那拉氏皇后之位时,乾隆的做法却相当奇怪。
他先是收缴了那拉氏四份册宝夹纸,并且裁减掉部分佣人,只留个两个宫女伺候她,要知道,在清朝的后宫里,只有地位最低答应,才会被配两名宫女。
但在做完这一切后,乾隆闭口不提“废后”一事,也就是说,那拉氏的身份,依然还是皇后。
而直到那拉氏病逝,她仍然是皇后,乾隆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废后一事非同小可,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极大的麻烦。
当时,在那拉氏失宠之后,因为朝中盛传乾隆要废后,导致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劝谏乾隆,人数之多,让乾隆自己都感到震惊。
乾隆想不想废掉那拉氏呢?他当然想,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为了朝局的稳定,乾隆才会做出“不废而废”的决定。
收回册宝,降低待遇,但就是不废除名号,这样一来,朝臣们即便是明知道皇后那拉氏受到了冷落,但由于她身份还在,因此也就无可奈何。
毕竟乾隆在名义上,可没有废除皇后。
但是这并不是乾隆想要的结果,他是因为受到局势的压迫,才不得已做出了这个决定。
作为享国已久,并且权力欲极强的乾隆皇帝来说,他习惯和喜欢的是唯我独尊的感觉,而不是有什么人,或者什么身份能够牵制他。
因此,在经历了那拉氏断发事件后,乾隆皇帝算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没有必要再立一个地位仅次于自己的皇后。
因为立了之后,完全是给自己找麻烦。
所以,在那拉氏去世十几年后,曾经有人上书乾隆谈及册立新皇后一事,惹得乾隆当场大怒,不仅将上书的人痛斥一顿,还将其直接发配至伊犁。
不再立皇后,是乾隆经过那拉氏断发事件后得出来的经验和教训,为了能唯我独尊,不受任何人牵制,他是不会立仁和人为皇后的。
哪怕是深受宠爱,并为他生下嘉庆的令妃也不例外。
政治上的需要
乾隆的祖父康熙皇帝,曾经是一个坚定的“立嫡为储”理论支持者,并且以身效法,在很早的时候,就册立嫡子胤礽为皇太子。
但在康熙晚期,经历了“九子夺嫡”风波后,他的这种想法得以松动,最终皇四子胤禛继承了大位。
胤禛即雍正皇帝,他亲身经历了夺嫡风波,并且也深受其害,因此,自他而起,创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宝亲王弘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了乾隆皇帝。
而作为乾隆,在其初登大宝时,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自信,也可能是想弥补祖父康熙的缺憾,因此,最早的时候,他曾经也是“立嫡为储”理论的支持者。
只不过,到了他执政中后期,这种想法还是败给了现实。
他明白,如果公开立储,那么这个储君势必会成为朝中上下拉拢靠近的对象,形成所谓的“太子一党”。
这样一来,他的皇权,他的威信,也就必然会受到威胁。
要知道,乾隆可是见证过当年他的伯父胤礽,在担任太子期间,朝中大臣是如何奉承,并且意欲与康熙分庭抗礼的。
并且,他能继承皇位,也是得益于秘密立储这个制度。
因此,不管是出于保护储君,还是出于自己的皇权不受威胁,乾隆皇帝在政治手段日趋老辣之后,最终还是决定继续沿用父亲雍正定下来的制度。
不过早暴露立储意图,这是乾隆中后期一个显著的政治特点。
而在当时,由于乾隆的儿子先后离世,以及部分儿子因为犯错被出局,到了乾隆三十一时,可以供他挑选的皇位继承人,也就只有五个皇子。
这五个皇子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以及皇十七子永璘。
众所周知,最终的结果,是皇十五子永琰胜出,成为了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但在当时,乾隆确定永琰为储君后,本着秘密立储的原则,严格地封锁了所有消息,仅仅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如果在这个时候,册封永琰的生母令妃为皇后的话,那么无疑就是将永琰为储君的消息昭告天下。
毕竟在清朝,后宫里所有人的每一个加封,都是有着明显的目的性的,或是拉拢,或是恩宠,总之都不是凭空而来。
而皇后之位空虚已久,一旦乾隆突然册封令妃,那么大臣们也不傻,猜也能猜出来这是为立储君做准备。
所以,为了不破坏秘密立储的原则,乾隆皇帝即便是确定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但也不会为此册立永琰的生母令妃为皇后。
总之,乾隆这么做,就是为了自己的皇权不受威胁。
不过,虽说在令妃活着的时候,没有被册立为皇后,但乾隆还是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了她以及她家族的地位。
比如,在乾隆四十年,乾隆皇帝下诏将令妃一家“抬旗”,由包衣抬入了满洲镶黄旗,再比如,在令妃去世后,乾隆下令为其上谥号为“令懿皇贵妃”。
乾隆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一步步提升令妃家族的地位,间接拔高她们的身份。
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乾隆为了圆那个“立嫡为储”的梦,也正是因为如此,乾隆才会在让位时,追赠已经去世多年的令妃为孝仪皇后。
也只有这样,嘉庆皇帝才从某种程度上,算是乾隆的嫡子。
结尾总结
综上所述,乾隆之所以不立令妃为皇后,大致有三个原因,其一是因为令妃的出身较低,立她为后不符合祖宗家法,其二是因为乾隆不想被皇后之位所牵制,因此在那拉氏失宠后,既不废也不立,其三则是为了不过早暴露储君人选,只有这样,才会让他的皇权不受威胁。
参考文献:《八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