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海峰
话说,等到了晚晴王朝的时候,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八旗军最终成为了腐朽不堪、不修武备、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遛鸟喝茶的一个代名词。然而,真相究竟如何呢?下面咱们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首先,我们先共同了解一下何为八旗军?八旗军就是由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度上建成的一支部队,刚开始时,也只有四旗,分别为: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然而,等到了明朝万历四十三年的时候,后金王朝又增设了四旗,即: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并定为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其实就和咱们现在的民兵组织差不多。当然,也不能小看这些民兵,就是这样一支民兵部队——八旗军,在后来,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在社会生产方面带来了突出的成绩。
为此,当年来临之后,这一支强大的八旗军就跟随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迅速杀入到了中原地区,且一举夺得天下,登上了龙椅。同时,相对于当时的明军而言,八旗军还具有以下优势。一方面,在军械装备上,由于当时无论明军还是清军都是以冷兵器为主,所以,冷兵器的工艺制造水平就相当重要。而八旗军则因为经过了一次“萨尔浒战争”的洗礼,所以,在冷兵器制造方面是进步非常快,甚至,后来,在辽东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打造冷兵器的专业兵工厂。另一方面,在军人的士气上,八旗军相比明军也是嗷嗷叫,所以,当时还流传着一首民谣,即:“满洲不满万,满万不能敌”,由此可见,当时的八旗军是多么猛。
然而,自入关之后,这一支八旗军便开始迅速腐败,甚至,在刚刚到了康熙年间的时候,八旗兵已经不行了。于是,在平定三藩的时候,清朝皇帝只好开始重用绿营兵。但是,凡事都是相对而言,等到了晚清王朝,毋庸置疑,这些八旗兵如果要和他们刚入关时的老祖宗的战斗力相比,肯定是有距离;当然,即使和太平军比也确实是不行,几乎是屡战屡败,所以才又启用了湘军。然而,尽管如此,他们的战斗力其实同样不可小看,比如,依据乾隆皇帝的八世嫡孙、原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金启孮先生在《金启孮谈北京的满族》一书可知,晚清的八旗军并未腐朽,当时,在全民族仍然保有相当旺盛的尚武精神。
那么,他们为什么在战场上表现不行呢?其实还是和数量有关系。本来,当时10万八旗兵就能打进山海关,无论其战斗力又多么强,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等到了晚清王朝,在数量上,全国只有20万的八旗军,它怎么能打赢上百万的太平军?并且,这20万的八旗军还被朝廷予以切割并驻扎在了中国大江南北的各个区域。所以,后来,就给世人呈现出了一种晚清八旗军的战斗力已经严重退化的假象。
如果,我们综观晚清八旗军在各次战争中的表现,不难发现,这些八旗军从未有过我们电影、电视当中经常出现的那个镜头,即:“不战而溃、不战而降”的闹剧,甚至,他们在对外战场上时常表现出一种“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这句话语出恩格斯)的尚武精神。
比如,金启孮先生的外祖父,在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仅仅是一名荣禄手下的营官。但当日军从朝阳门攻入北京后,金启孮先生的“外祖父”、为了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出走争取更多的时间是身先士卒,结果,不幸被日军的枪弹所击中。但幸运的是,此时,因为他所骑的战马,突然仰起了自己的脖子来挡护住了他的身体,所以,金启孮先生的“外祖父”才没有受到致命的枪伤,但他的战马在死时,却也是弹痕累累,几乎被打成筛子了。
再如,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满族),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就在和八国联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为此,多年后,老舍在《正红旗下》里就塑造了一个叫“福海二哥”的满人形象,显示的,就是一身的英雄气概。其实,不仅是在与八国联军的战斗中,按照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的记载,从鸦片战争开始,这些勇猛的八旗军在与英军的作战中阵亡了名,并且,伴随着他们的战败,自杀的八旗官兵家属也多达有五十多人。
所以,晚清八旗军战斗力究竟如何呢?可以说,虽然战败了,但也的确不是孬种。(吕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