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曾有一把著名的腰刀,该刀锋利无比且颇具威名,清廷皇帝本想以其作为兴国安邦之物,却想不到凡是与此刀有瓜葛之人全部都没有得到好下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朝能够入主中原,离不开诸多满清勇士的出生入死,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后金军逐渐崛起,成为大明王朝在关外难以忽视的敌人。在诸多满清权贵中,一个人的功绩不能被抹杀,此人正是遏必隆。遏必隆,是钮祜禄氏亲贵成员,为满洲镶黄旗人,他是清朝外戚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外孙,“开国五大臣”额亦都第十六子,其母为和硕公主穆库什。
遏必隆从小随着祖父努尔哈赤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也十分关怀这个外甥,着力培养他成为一名将领。顺治皇帝继位后,遏必隆被授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少傅兼太子太傅等职,在朝廷中拥有极高的权力。顺治皇帝去世前夕,曾亲自任命四位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鳌拜以及遏必隆,由此可见满清朝廷对遏必隆的信任。
康熙八年,康熙皇帝计除权臣鳌拜,遏必隆也受到了政治牵连,被下狱治罪。与此同时,一直被他珍藏在家中的宝刀“遏必隆刀”也被朝廷收缴,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相传,遏必隆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全靠着腰间宝刀的锋利,它是太祖皇帝亲自赐予遏必隆的宝刀,刀随人姓,故此遏必隆将其取名为“遏必隆刀”。
毫无疑问,在康熙皇帝的眼中,遏必隆虽然罪不可赦,但他的宝刀却是一件珍宝,它代表着前清勇士的果敢与坚毅,更代表着自己对列祖列宗的无限崇拜之情。乾隆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好圣孙”,爷孙之间久久相处的点滴中,乾隆皇帝自然也接受了祖父的价值观,将遏必隆宝刀视作勇士之刀。乾隆十二年,第一次金川之战爆发,乾隆皇帝在朝廷中选拔能征善战的将领,准备一举踏平敌人。时任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要职的讷亲自告奋勇,以经略大臣的身份率兵出征,发誓要为皇帝分忧。讷亲之所以会毛遂自荐,不仅是因为他对皇帝的忠诚,更是由于其本人是遏必隆的亲孙子,他势要挽回家族的荣誉,重拾属于祖父的勇士荣光。
乾隆皇帝为了更好的激励讷亲,决定将遏必隆刀重新赐给遏必隆家族,成全讷亲忠孝两全的梦想。然而天不遂人愿,讷亲并没有取得胜利,反而是由于轻敌导致大败。听到此消息之后,乾隆皇帝大怒,随即命令大将军傅桓接替讷亲之位,并着令以遏必隆刀处死讷亲。大将军傅桓虽然取得了金川之战的胜利,但是他的结局也十分悲惨,在清朝此后的远征缅甸之战中,带兵出战的傅桓最后在异地受瘴疠而病卒,遏必隆刀又被重新收回,成为朝廷府库中的摆设。
转眼到了公元年,此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占据了中原半壁江山。此时咸丰皇帝为镇压起义军,便派遣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率军出征,在临行之前,特赐遏必隆刀,以壮军威。然而咸丰皇帝却未曾料到,面对气势正盛的太平军,赛尚阿并没有因为拥有遏必隆刀而扭转战局,反而输得一败涂地,最后咸丰皇帝只能以作战不力的罪名将其革职查办。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遏必隆刀的多舛命运,但作为无神论者,我们也不能将此刀与其主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毕竟刀只是刀,它是一件物品,根本无法左右人的命运。遏必隆刀如今被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它的历任主人,一个个连招厄运,它也承受了太多的是非褒贬,但其本身的文物价值却无法被抹杀。
参考资料:《大清往事》黄思琪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