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国家军队,在同治以前主要是八旗和绿营。清代是满族贵族执政,建国时,原来满族兵民一体的八族制度仍然保留,不仅有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等满八旗,还有蒙古八旗和汉军(指原住在东北的汉族)八旗。按规定,“八旗子弟,人尽为兵”,所以,八旗的最高指挥官就是皇帝,各旗的首领必然也就是军事长官,满蒙汉军等八旗共二十四旗,入关前共约十万人,入关后增至二十五万人。
八旗军队八旗兵按照设置地来分的话,有京师八旗、驻防八旗之分,在士兵数量上,京师八旗的人数比驻防八旗的人数多一些,这里主要介绍京城八旗。
京师八旗兵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按照兵种编设的兵营,这些兵营占京师八旗兵的主体部分;另一部分,是为宫廷以及皇帝服务的处、营组织。
京师八旗各个兵种的兵营,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以及圆明园护军营、内务府包衣三旗诸兵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神机营等。
1.骁骑营。是八旗的骑兵兵营,在八旗兵中规模最大,满洲、蒙古八旗二十四个旗,每旗一营,共二十四营,共三万多人。营兵又称骁骑、马甲,汉军旗又有火器营兵,如枪营、炮营的护炮鸟枪马甲、炮甲,以及藤牌营兵、鹿角兵(又名鄂尔布)。
骁骑营的武官,就是旗务官的都统、副都统、参领、骁骑校,以及非品官的领催。
骁骑营平时的任务是训练及守卫京城,骁骑营所守卫的,主要是以下地点:一,中央各机构收藏银两、物料的库,存放漕粮为主的粮仓,边区民族、俄罗斯来京之人所住的馆舍;二,各城门、城墙。
2.前锋营。是八旗兵中的精锐部队,规模不大,人数少而精,选取严格,从满洲旗、蒙古旗旗人中挑取。按翼设营,共二营。
前锋营设官如下。每营各设前锋统领一名,为正二品武官。或以王公大臣兼领。前锋参领,初为每营八人,后减为每营四人。委署前锋参领,乾隆十七年增设,每营四人,后减为每营二人。前锋侍卫,初为每营八人,后减为每营四人。委署前锋侍卫,乾隆十七年增设,初为每营四人,后减为每营二人。前锋校,每营四十八人。委署前锋校,乾隆十七年后添设,由蓝翎长兼任,每营四人。蓝翎长,每营二十四人。委署蓝翎长,每营四人。前锋营兵有一部分是鸟枪前锋,设鸟枪什长、队长统辖。
前锋营平时的重要任务是守卫皇官、皇城的部分门禁及扈从皇帝。
八旗3.护军营。又称巴牙喇营,是八旗兵中规模较大的精锐部队,也是从满洲旗、蒙古旗旗人中选拔。护军营共八营,每色旗下的满洲旗、蒙古旗的护军合设一营。八个护军营共护军一万五千人。护军属于精兵,挑选条件较高。强调能开硬弓、射靶准者。咸丰三年,护军营每营又添设鸟枪兵,由护军统领挑选精壮兵丁充补。
护军营武官,也均以满洲、、蒙古旗人充任。所设官员如下:护军统领,正二品武官,每营一人。护军参领,每营十四人。副护军参领,初称署护军参领,雍正元年改称副护军参领,每营十四人。委署护军参领,每营七人。护军校,每佐领下选一人。
守卫紫禁城,是护军营、前锋营官兵的重要职任。清初,守卫紫禁城的护军,仅有上三旗护军及前锋营官兵。下五旗护军,守护各宗室王公府第,雍正元年以后,将紫禁城外围守卫的骁骑营、步军营官兵,更换为下五旗护军。柴禁城内之守卫,由上三旗护军营及部分前锋营官兵保卫。紫禁城内的景运门,设专门的值班管理机构,以前锋统领、护军统领任值班大臣,统招觉民程夜轮班人值。所守卫的是皇官内的各门、内库等,有三十多处。
皇帝出宫、出巡、驻跸,护军营、前锋营派出官兵随从保卫。
4.圆明园护军营。圆明园也设护军营,始于雍正二年。以八旗护军营、内务府三旗护军营部分官兵驻守。每旗一营,共八营,每营设营总、护军参领各一人,副护军参领二人。置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无定员,由王公或八旗满洲蒙古大臣充任。
圆明园护军营专掌京城西北郊垌以圆明园为主的禁苑之保卫,有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后名颐和园)等处、由总统大臣轮流驻班,督率官兵守卫、稽查。
内务府三旗包衣(奴仆)旗人,也编设兵营。有包衣骁骑营、护军营、前锋营及陈枪营、新枪营、精捷营。主要任务就是守卫皇宫及禁苑。
5.内务府三旗包衣骁骑营,由三旗包衣各佐领、管领下马甲组成,设骁骑参领、副骁骑参领各十五人。骁骑校三十六人。每日于紫禁城内武英殿、宁寿宫等宫殿及各库房、处等三十余处轮值宿卫,骁骑参领一人值宿巡查。并司定期训练之事。
6.包衣护军营。由内务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包衣兵之武艺精熟者组成设护军统领,每旗营一人。护军参领、副护军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均为每旗营五人。护军校三十三人、蓝翎长五人。所守卫的,是紫禁城后寝区的十余处宫门。
7.陈枪营、新枪营,于嘉庆中先后设置,以内务府堂郎中及包衣三旗参领兼理营务,督饬营兵训练。两营兵另练习使用“激桶”,人紫禁城中值宿,职司灭火。
道光十八年,于圆明园附近将以前移驻之包衣三旗前锋营、陈枪营部分营兵合并为新兵营,为精捷营。以护军统领一名总理营务,委护军参领名为营长,管理、操练马匹。护军参领-名为营总,管辖兵弁。
八旗盔甲8.步军营。为八旗步甲组成的兵营,规模也比较大,共两万多人。由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旗人步军组成,
步军者以步军统领为最高长官一人,初为正二品,嘉庆四年升为从一品。下设翼尉、副翼尉各二人,协尉、副尉各三人,均为满洲、蒙古、汉军旗每旗一人。步军校,共七十二人。捕盗步军校,于步军校内派委,专掌缉捕盗贼。
步军营官兵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京城内城街道的巡查,缉捕盗贼、防火、街道清扫,以及京城之内城九门、外城七门之把守。
9.巡捕营。初为汉人绿营马步兵部队,康熙五十三年后,也选八旗汉军人充营兵。雍正三年,选内务府包衣旗人充圆明园巡捕营营兵。嘉庆十七年后,又将八旗满洲、蒙古旗人挑补为巡捕马兵。
巡捕营营兵为一万名,有马兵四千名,其中满洲旗人八百名,蒙古旗人二百名,汉军旗人、包衣旗人千名。民人二千名;战兵三千名,二成以旗人挑充,八成以民人挑充;守兵三千名,均以民人挑充,巡捕靠分为中营、南营、北营、左营、右营,总称巡捕五营。
10.火器营。为专门演练鸟枪、子母炮等火器的部队,以请洲族蒙古旗族人组成。康照三十年,建京城内城。乾隆三十八年,又于京城北郊之西长河西岸蓝靛厂建另一火器营,后称外火器营城内者称内火器营。
火器营设总统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王公、满洲高级武官中特简,以其中一人为掌印总统大臣,总掌内、外火器营政令。内火器营,由鸟枪营、炮营组成。外火器营仅设鸟枪营。内外火器营各设翼长一人、委署翼长营总一人,营总三人,鸟枪护军参领四人,副鸟枪护军参领八人,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十六人,乌枪护军校一百一十二人。
火器营守卫京城的任务较小,只是在每年十二月下旬至次年正月中旬的封印期间,在内城街道合添堆拨,由内火器营与骁骑营值班。
11.健锐营。乾隆十四年建于京城西郊香山。此前征讨金川,曾于八旗前锋、护军内挑选登云梯的精卒千人从征,功成凯旋后.乾隆帝命将其专设一营演习技艺,以备日后调用,名为健锐营。分为左右翼。
健锐营也以八旗满洲、蒙古兵组成,约三千人,练习云梯及其他武技。
健锐营设总统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于王大臣内特简,并任其中特简一人为掌印总统大臣。掌左右翼健锐营政令。其下的营官,每翼设翼长、署翼长前锋参领各一人,前锋参领四人,副前锋参领八人,署前锋参领十六人,前锋校五十人,副前锋校二十人,蓝翎长五十人。
12.神机营。建于咸丰十一年。鉴于第二次鸡片战争的失败,八旗兵战斗力衰弱、武器落后,清廷乃选八旗骁骑营、汉军炮营、枪营、藤牌营及前锋营等精壮兵丁一万名,组为新兵营,名为神机营。
八旗兵神机营置掌印管理大臣一人,由皇帝从亲王郡王中选任。管理大臣无定员,以王公及八旗高级武官充任,间用藩部蒙古王公或汉人。同、光两朝近京省份及边疆蒙古边区战乱之时,神机营官兵屡次被抽调防守或出征。光绪八年后,神机营兼掌禁御处所的守卫及扈从皇帝。以神机营部分官兵轮班人紫禁城内守卫。
13.禁卫军。溥仪继位后的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清廷又下令组编装备新式武器的新军守卫紫禁城,名为禁卫军,由监国摄政王载沣亲自统辖、调遣。
宣统元年置禁卫军训练处由贝勒载涛负责,下设训练大臣三员,以宗客贵族、满尚书等充任。禁卫军兵丁由人旗京省驻防旗兵选拔。
清代皇宫中,还设有专门的侍卫官兵,为重要门禁及皇帝的护卫者。另外,满族皇帝重视且崇尚武功,在武功技艺的训练掌握上以身作则,因此宫中还设有专门服务于皇帝的这类机构及旗人官兵。由于篇幅有限,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