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满清就不得不说八旗制度,据说是天之骄子努尔哈赤发明的,其实仔细一瞧,基本上和大明的卫所制度差不多,所谓“出则兵,入则民”不就是朱元璋卫所制度那一套吗?
但不管怎么说,八旗制度的建立实现了建州女真的全民皆兵化.最早女真只有黄白蓝红4旗,后来努尔哈赤又吞并了海州女真及叶赫部后,又建立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凑够了八旗,由子侄们统领.
我们可以仔细了解一下八旗编制.在旗中户编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5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5甲喇为一固山,设一固山额真。满清实行的是奴隶制度,所以每个人都是上级的奴才,见上级要喊主子.治下男子十六到六十皆为旗丁,战时五选一入伍.危机时刻皇太极实行过三丁抽一.军中十抽一人披甲。
虽然满清自称骑射无敌,但真心不擅骑兵,科尔沁蒙古就曾嘲笑过女真人的骑术。八旗骑兵作用主要在于机动转移和战场追击.
八旗战术方案基本都是先让蒙古兵和敢死队冲锋,披甲步兵紧随其后。待明军军阵松动,一哄而散之后,两翼骑兵再完成最后一击。和游牧民族传统骑兵作战大不相同.
后金其实最厉害的还是重步兵.那些披甲兵大多身披双甲甚至三甲.内衬锁子甲或者连环甲,外罩绵甲或者铠甲,武器也多选用大剑,挑刀,虎枪,狼牙棒等重型武器。比明朝那些瘦骨嶙峋的卫所军汉比起来简直个个都是吕布再世.
比披甲兵更精锐的就是传说中的白甲兵了。白甲兵就是重步兵里的兵王。每年由牛录组织的比武中选出,当选者会把盔甲涂白做为标记(努尔哈赤家族爱看三国演义,以白袍赵云为偶像).有记录白甲兵箭术高超,能在五十步外射中明军面门.他们一般不参与冲阵,只在后面压阵.
努尔哈赤前期物质匮乏,所以披甲兵基本都是由女真人担任,前期军队十人才能披一甲。到了皇太极时期,由于运输队长袁崇焕的努力,已经能做到三人一甲了。实力大增.
比白甲兵更精锐的还有巴牙喇兵,巴牙喇在满语中意为“护军”,能当选巴牙喇的白甲兵除了要能打外,还必须骑术了得,箭术精湛,并且还得有一定智商。象著名的辅政大臣鳌拜鳌少保就是巴牙喇出身。
巴牙喇具体工作一般都是固山额真和旗主的护卫,兼做夜不收(侦查兵)以及督战队。因为经常做首长保卫工作,所以升迁机会更多。
皇太吉当权后用巴牙喇组建了一支特战队,用来侦查和反侦查、对付敌人骑兵。类似于欧洲的游骑兵.起名葛布什贤哈超,入关后改为前锋营.很快腐化,三藩叛乱后被吴三桂一顿殴打,毫无还手之力.当时平叛基本上靠绿营支撑.到嘉庆年间这支部队就干脆连箭都不会射了。
天启元年,后金努尔哈赤亲率六旗围攻沈阳,三万川浙援军增援沈阳。其中包括三千戚家军和四千白杆兵。戚家军刚进入浑河南岸,就听闻沈阳陷落.被八万后金士兵包围。北面白杆兵给戚家军争取时间布防,和后金的正红旗巴牙喇混战.正红旗巴牙喇不敌.并死了一个甲喇额真和两个牛录额真。努尔哈赤震惊,连忙派上自己的正白旗和正黄旗上阵,结果依然损失三千多人后失败。最后还是李永芳找来了沈阳城投降的明军炮手,每人赏千金,操作城头卸下来的红夷大炮轰击川军阵地,炮击川军,“发炮无不立碎者”。才拿下阵地.仅少数白杆兵和戚家军汇合.戚家军摆好车阵后同十倍以上的八旗一直战斗到黄昏。才全军覆没。当时辽军坐视不救浙军与白杆军。总兵朱万良、姜弼率领三万余援兵,行至白塔铺,观望不战。
所以巅峰八旗战斗力应该是低于戚家军和秦良玉的白杆兵。但应该远远高于辽东边军和其他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