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三年(年)十一月,诚亲王允祉算是倒了大霉了。他竟然因为参加葬礼迟到了,差点被雍正褫夺了爵位。
允祉乃堂堂大清朝亲王,康熙皇帝的第三子、雍正皇帝当时唯一在世的哥哥,他会因为一场葬礼去迟了就被夺爵?《清世宗实录》记载:
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推诿不前……诸王大臣无不为朕痛惜,而允祉欣喜之色倍于平时。
原来,这天是雍正帝最心爱的女人、皇贵妃年氏的葬礼。
年氏薨逝,雍正帝命7个近枝王公都要为年氏戴孝。允祉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却“故意”迟到,而且面无戚容,似乎还比平时高兴。允祉的表现惹怒了雍正帝,因此才对允祉大发雷霆。
在历史上,因参加后妃葬礼迟到而被治罪的皇兄,还真没先例。
当然,这也能从侧面说明,雍正帝非常看重年贵妃。
年贵妃,史称敦肃皇贵妃,她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又是雍正帝最宠爱的女人。在影视剧中,她的形象和历史多有不符,本文,笔者将通过史料,来和大家分享雍正帝的白月光——敦肃皇贵妃年氏。
一、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敦肃皇贵妃年氏,后世史书并未记载她的闺名,虽然后世影视剧中多有杜撰,但笔者为表严谨,继续用“年氏”来称呼她。
年氏最初来自汉军镶白旗,后来抬入汉军镶黄旗。她的祖上之所以会入旗,要从明朝末年说起。
明朝万历年间,年氏的曾祖父年有升曾任明朝辽东广宁指挥,后来明朝在辽东屡屡失利,年有升清军被俘,加入了汉军镶白旗。清军入关后,年氏的祖父年仲隆曾以科举入仕,最高担任过刑部郎中。年氏的父亲名叫年遐龄,康熙年间曾任湖广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
年遐龄有两子一女,长子年希尧,次子年羹尧,女儿就是本文的主角年氏。
根据史料记载,年氏从小“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年遐龄视女儿如掌上明珠,两位兄长也对小妹非常关爱。
清朝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封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三位阿哥为亲王。清朝的每个有爵之人麾下都有属于自己的佐领和奴仆,年遐龄所在的佐领被划归到雍亲王胤禛(后来的雍正帝)麾下。如此一来,年家便成了胤禛的直属“奴才”。
当时,胤禛正在密谋夺嫡,年遐龄的两个儿子正好是较好的助力。当时,年遐龄的长子年希尧任直隶广平知府,次子年羹尧任是两榜进士出身,任四川提督,此二子皆为胤禛所用。
两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年,清宫选秀,年遐龄的女儿年氏以秀女的身份入宫。康熙下旨,将年氏指婚为胤禛的侧福晋。
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不过笔者推测,年氏能入雍亲王府,应该是胤禛向康熙请旨的结果。因为年氏成为胤禛的侧福晋,等于胤禛和年家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对胤禛有极大的利益。
由于清朝秀女一般在13到16岁之间入宫,所以,年氏嫁给雍正帝的时候,应该在这个年龄段。而胤禛当时已经33岁,他府中已经有1位福晋和至少4位侍妾。年氏入府后,在后院的地位仅次于雍正帝的福晋乌拉那拉氏。
本来是一桩明显的政治联姻,让胤禛没有想到的是,年氏却比他想象的要“可爱”得多。
年氏不仅容貌娇艳大方,而且性格非常温婉。雍正帝登基时,在册封年氏的册文上写道:
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
意思是,年氏对胤禛非常恭敬,在嫡福晋乌拉那拉氏面前也很恭谨,对待胤禛的那些格格、侍妾们也非常宽厚平和,是个标准的“贤内助”。
这样的年氏,让胤禛十分喜爱。
在胤禛登基之前,侧福晋年氏先后为胤禛生下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可惜,前两个都没有活到两岁,只有第三个孩子福惠活到了胤禛登基之后。雍正登基后,年氏又生下一子名叫福沛。
在雍正帝的所有嫔妃中,年氏为雍正帝生育的孩子最多(4个),从生孩子的数量也可以看出年氏的得宠程度。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从政治联姻,到甘之如饴,雍正帝和年氏的爱情故事,才刚刚开始。
二、后宫多佳丽,偏爱年贵妃康熙六十年,年羹尧因辅佐十四阿哥胤禵在西北作战,被康熙帝提拔为川陕总督。胤禛给年羹尧写信,说年氏想念自己的侄子,要年羹尧把十岁以上的儿子和侄子全部送到京城,让“姑姑”代为抚养。
很明显,当时夺嫡之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年羹尧作为西北地区的封疆大吏,又手握军权,胤禛虽然和他有“郎舅”之谊,但为了避免发生意外,胤禛还是需要一些“人质”。
年羹尧最终派人将儿子和侄子送到了雍亲王府,由年氏照看。年氏虽然身为女子,但也明了胤禛的用意,她每天悉心照顾侄子们,并无任何怨言。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四阿哥胤禛成了最终的赢家,成为了雍正帝,而雍亲王府的的女眷们自然也水涨船高。
雍正元年,雍正帝帝册封嫔妃。当时,雍正帝一共册封了1位皇后,1位贵妃,两位妃子,和两位嫔。
其中,皇后自然是雍正帝的嫡妻乌拉那拉氏,而贵妃就是年氏。两个妃子分别是齐妃李氏和熹妃钮祜禄氏。
齐妃和熹妃之所以被封妃,是因为前者生了弘时,后者生了弘历,他们母凭子贵,而年氏当时膝下有雍正帝的地八子福惠(弘晟)。
其实,当时雍正帝第五子弘昼的生母耿氏只是被封为裕嫔,可见,要想被封为妃或贵妃,不仅仅要有儿子傍身,还要受宠。而且,年氏嫁给雍正帝的时间没有齐妃、熹妃和裕嫔早,但她却被封为贵妃,位列三人之上,从这可以看出年氏在雍正帝心中的地位。
雍正帝还因为年妃的缘故,把年家一百七十多口从镶白旗抬到镶黄旗。这让年氏一族都对雍正帝感恩戴德。
雍正帝在封年氏为贵妃,还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因为在雍正帝之前,清朝从未有皇后和贵妃在同一天册封的情况。按照礼部的章程,皇后的册封典礼完成后,应该由贵妃带领嫔妃、公主、命妇一起向皇后朝贺。然后再册封贵妃,贵妃再接受嫔妃、公主、命妇的朝贺。
但雍正帝却改了礼部的流程,他让皇后和贵妃分左右坐立,一同接受大家的朝贺。
雍正帝这样做,对年氏来说有两个好处:第一,免了贵妃向皇后朝贺的流程,第二,让贵妃和皇后平坐,在旧时,可视为“僭越”,但雍正帝这么做,无异于拔高了贵妃的地位。
正如雍正帝在给年贵妃的册文中所说:
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
雍正帝的意思是说,年氏不仅性格温良,美名远播(“丕著芳声”),还能规劝自己勤政(“凛箴规于图史”),并且循规蹈矩,克勤克俭。
不仅如此,按旧制,贵妃的朝服和凤冠要比皇后少一层,但雍正帝却让内务府将年贵妃的朝服、凤冠与皇后做成相同的制式,只是在用黄金的时候,少用三两,以示差别。
种种迹象表明,雍正帝对年氏十分宠爱。而这种宠爱,有些时候甚至以逾越宫闱中的“礼制”为代价。但也是因为雍正帝宠爱年氏,所以不管是皇后、还是礼部官员,都不敢提出任何质疑。
年氏的身体不是很好,《清世宗实录》说她“素病弱”,实际上,早在康熙驾崩的时候,年氏就已经被诊出喜脉,到她被封为贵妃的时候,孕相已经很明显。但年氏身为贵妃,要帮助皇后管理六宫,每日操劳,再加上年氏身体底子本就不好,因此才动了胎气。
雍正元年五月,年氏7个月小产,这是年氏所生的第四个孩子,是个男婴,可惜生下来不到一个时辰便死了。清朝皇子一般活到2岁以上方能序齿,但雍正怜惜年氏,将这个已经去世的婴儿取名福沛,记入皇家玉牒,称“九阿哥”。
张爱玲说:女人想要的不是爱,而是偏爱。
对于贵妃年氏来说,她自从嫁给雍正帝,就得到了雍正帝的偏爱。若是她身体康健,她一定是一位幸福的女子。然而,天不假年,她只享受了三年的贵妃生涯。
三、临终加封号,丧礼冠京华雍正初年,蒙古和硕特部右翼首领罗卜藏丹津再度起兵,雍正帝派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最终在岳钟琪等人的配合下,年羹尧得胜而归。雍正帝视年羹尧为肱股,不仅赏赐他四团龙补服,还亲自带领王公大臣到城外迎接年羹尧。而后,年羹尧被封为一等功,加太保衔,他的父亲年遐龄也被封为一等功,加太傅衔。
外有年羹尧,内有年贵妃,当时年家堪称清朝宗室以外的第一高门。可是,正在年氏家族最巅峰的时候,宫内传出消息,说年贵妃病倒了。
关于年氏之病,史料中没有记载,或许因为她身体本就不好,也或许是因为家族位高而感到惶恐。而接下来的事情,则让年氏的病情雪上加霜,他的哥哥年羹尧因为太过跋扈而逐渐失宠,甚至被雍正帝下狱问罪。
雍正三年十一月八日,年氏在缠绵病榻半年多后,突然病重。当时,雍正帝正在景陵祭拜康熙帝,景陵位于遵化,按流程雍正帝需要在景陵斋戒五日方能回京。雍正帝接到年氏病重的消息后,心急如焚,但碍于祖宗制度,不能提前回京。他只好连下圣旨,让太医好好医治。
到了十一月十四日,在景陵的五日期限已过,雍正帝抛开百官,迫不及待地赶回紫禁城。然后,接连五日没有上朝,就在后宫之中陪伴年氏。
雍正帝素来勤政,除了有旨意的辍朝外(比如王公去世),他连续五日不上朝的情况并不常见。
十一月十五日,雍正帝可能得到太医的消息,认为年氏之病或已无药可治。因此,雍正帝下旨,册封年妃为皇贵妃。
在清朝,皇贵妃等同于副皇后,若皇后在世,一般不轻易册封。但是,年氏已经病入膏肓。在册文中,雍正帝说:
妃素病弱,三年以来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榷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雍正的意思是,这三年来,我整天忙于政务,未曾留心帮年氏诊治,因此才耽误了她的病情。现在她病情加重,我非常伤心。加封年贵妃为皇贵妃,一旦她出现意外,一切事宜都依照皇贵妃的规格来办。
所以说,雍正帝之所以封年氏为皇贵妃,一方面是抵冲自己的愧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年氏一些安慰;再有,还能提高年氏后事的规格。
需要说明的是,年氏是清朝第一个汉军旗的皇贵妃。
除了加封年氏外,雍正帝还下旨暂缓对年羹尧的问罪,希望对年妃的病情恢复有所帮助。
虽然雍正帝把能做的都做了,可还是回天乏术,年氏最终还是在她被封为皇贵妃之后的第8天病逝。
虽然早有准备,年氏的去世还是让雍正帝伤心欲绝,他下旨辍朝五日,为年贵妃举办最为盛大的丧礼,并且要求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怡亲王允祥等7个近亲王公为皇贵妃年氏戴孝。诸位皇子、公主、郡王、贝勒和在京四品以上的百官也要一日三次给年妃举哀。丧礼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正因为这次丧礼,雍正帝的三哥诚亲王允祉来晚了,而且又没有悲伤之意,雍正帝才大发雷霆,多年后雍正帝清算允祉时,还拿这件事作为其罪证之一。
不仅允祉倒了霉,就连允禩也不能幸免。允禩是康熙的第八子,在夺嫡之争中,他是雍正帝最大的敌人。雍正登基后,为了稳定大局,没有来得及清算允禩。这次年氏的葬礼,雍正帝觉得礼部官员做得不够细致,多有敷衍之意,因此当场下旨把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共4人全部议罪,降二级留用。因为其中一个礼部侍郎是允禩举荐的,雍正帝便追究允禩举荐不当之罪。
允禩自打雍正登基之后,便一直小心翼翼,没想到在这又被雍正帝调到错处,他也是无奈。
没办法,谁让皇帝喜欢皇贵妃呢!
四、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西晋文学家潘岳在《悼亡》中这样悼念他的亡妻: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意思是,看到眼前的房子,就想起了亡妻;进入房间内,又想起了和妻子一起的生活经历。
严格意义上说,年氏并不是雍正帝的“妻子”,但雍正帝对年氏的感情,足以和潘岳对亡妻之情放在同等高度。
皇贵妃年氏去世后,雍正帝并没有放过年羹尧,但却对年羹尧的哥哥和父亲手下留情了。特别是一年之后,雍正帝不仅下旨恢复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的一等公爵,还提拔年羹尧的哥哥为内务府总管。《清史稿·年希尧传》中记载,雍正十二年,年希尧曾任左都御史。这足以看出,虽然年羹尧获罪,但雍正帝对年希尧一脉并没有过多的牵连。这皆是因为已故皇贵妃年氏的原因。
年氏去世后,她所生的第三子福惠还在世。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雍正登基时他刚好一周岁,在雍正帝的诸子中序齿第八,时称“八阿哥”。
福惠出生时,取名弘晟,后来由于福惠身体不好,雍正帝将其改名为福惠,希望能够为孩子添一些福气。
年氏去世时,福惠4岁,雍正帝怜惜福惠,亲自抚养。根据欧洲传教士的记载,雍正帝最喜欢的皇子并不是四阿哥弘历,而是八阿哥福惠。乾隆帝登基后,在追封去世的兄弟时,曾下旨说“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可见,乾隆帝本身也知道,父亲最为钟爱的是其八弟福惠。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福惠自幼聪慧,他刚满一岁时,刚登基的雍正帝给他安排练习骑射的玩伴。年氏去世时,雍正帝经常带着福惠到养心殿,亲自督促他读书学习。等他七岁时,雍正帝特许福惠佩戴鹅黄数珠,这是其他皇子所不具备的待遇。
可惜,慧极必伤,雍正六年,8岁(虚岁)的福惠追随母亲而去,雍正帝非常伤心,他为儿子辍朝三日,并说“诸王大臣无不为朕痛惜”。
不仅如此,他还用亲王之礼来安葬福惠(福惠后来被追封为和硕怀亲王)。在福惠之前,清朝幼殇皇子的丧礼一般比较简略,但雍正帝却要求一定要为福惠用楠木金棺。要知道,当时弘历和弘昼只是普通的皇子,连“贝子”都没有被封。难怪乾隆登基后,说八弟素为皇考所钟爱,言语之间,颇有嫉妒之意。
笔者不禁在想,若福惠不死,那大清王朝接下来的掌舵人,并不一定是乾隆帝弘历,那此后百年的中国命运,或许也会有所改变。
《尚书大传》中说:“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也就是后人所谓的“爱屋及乌”。纵观历史,凡是帝王钟爱的女子所生的儿子,一般都被帝王所喜欢。雍正帝钟爱八子福惠的根本原因,还是源于对年氏的深情。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自古以来,美好的爱情似乎都在回忆里,雍正和年妃也一样。
乾隆二年,年氏的金棺被移入雍正皇帝的泰陵,位于雍正帝的左侧,如此,二人或许可以相守相伴吧。
在笔者看来,年氏因政治原因嫁给雍正帝,当了12年的侧福晋,又做了3年贵妃,在15年里,她得到雍正帝帝最多的宠爱。作为封建时代的女子,她是幸运的。只是,这样的爱情,是短暂的,是遗憾的。
莎士比亚曾说过:尽管时光和外貌要使爱凋零,真正的爱永远有初恋的热情。
年氏对于雍正帝来说,就是他最初的白月光吧。
笔者写年氏,并不是要表达年氏她崇高的地位,笔者只是想赞美爱情。但丁说:
“爱情使人心的憧憬升华到至善之境。”
美好的爱情,不管是在古代宫廷,还是现在的小居室,都应该值得赞美和弘扬。最后,用张先的《千秋岁》的后两句来结尾: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本文参考《清实录》《清史稿》《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