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治帝称祖名至实归,相比之下他儿子康熙帝

北京中医医院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10775479.html

在清朝三祖一宗之中,清太祖努尔哈赤是王朝奠基人,清太宗皇太极是清朝实际的开国皇帝,一统关外,降服朝鲜李氏王朝和漠南蒙古,为清朝入关打下牢牢基础。

清圣祖康熙帝玄烨,在位61年,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极大巩固了清朝统治,使得清朝渡过百年大关。

相比之下清世祖顺治帝福临则是显得黯然无光,他在位只有18年,24岁便英年早逝。而且一直活在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之下,使得很多人认为顺治帝不够资格称祖,是名不副实。

其实认真来说,顺治帝称祖是名副其实,相比之下他儿子康熙帝反而不够资格称祖,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还是一位被低估的改革皇帝,那么这是怎么个说法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顺治帝称世祖是名副其实,相比之下他的儿子康熙帝称祖才不合适。

首先我们来看看世祖是什么意思。

世祖一般是断代史开创者,诸如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或者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诸如元世祖忽必烈,他们虽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却往往使得该王朝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再通俗来说,光武帝刘秀是西汉被王莽新朝取而代之15年以后,再度光复汉家天下,属于断代史开创者。

而元世祖忽必烈,他虽然前面有着3代人4位大汗打下的基础,但他在位期间,将所在政权由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等于是使该王朝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所以称之为世祖。

以此来看,顺治帝和元世祖忽必烈是一样的,他身为清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清朝完成入关,迁都北京,并且先后消灭李自成之大顺政权和张献忠之大西政权,还有南明的弘光、隆武、绍武三个政权,并且将永历政权赶到缅甸,使得清朝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

所以顺治帝称世祖庙号,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被人诟病的点在于,以上顺治帝在位时期的功绩,除了对永历政权的成绩,其他都是摄政王多尔衮掌权时期所为,都是多尔衮的功绩。

因为顺治帝是6岁登基,并没有亲政能力,所以在顺治八年亲政之前,顺治帝虽然是皇帝,但是皇位和皇权是分割开的,实际代行皇权的是摄政王多尔衮。

但按照庙号制度来说,清朝从割据政权过渡成为全国性政权,的确是顺治帝在位期间完成的,虽然大部分功绩是摄政王多尔衮所为,但他毕竟不是皇帝,也没有取顺治帝而代之,所以顺治帝身为皇帝,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享受世祖之庙号。

再来说说顺治帝的儿子康熙帝,相比之下,康熙帝称世祖才是名不副实。

因为康熙帝是后继之君,按照庙号制度,不是开基之主,后继之君是不能称祖。除非像光武帝刘秀和元世祖忽必烈那样,有着大作为,才可以称祖。

毕竟康熙帝前面有着三代人努力,他也没有将清朝带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毕竟清朝当时已经是全国性政权,更不是说他继位以后,清朝只剩下一个京师,快要亡国了,他重新打了一遍天下。

而且像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期,西汉开疆拓土两倍有余,而且很多疆域都是之前朝代所没有统治过的,具有开拓意义,庙号也不过是世宗。

康熙帝在位时期的开疆拓土,可远不及汉武帝,并没有说将王朝版图扩大两倍有余。

他的最大贡献在于,是深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使得清朝没有像前辈元朝一般,迈过二世而亡的大关,却倒在百年大关前面,这是他的最大成就,但按庙号制度来说,依旧不能称祖。

虽然清朝之前屡有滥用庙号的情况,诸如割据政权曹魏有三祖,还有明太宗朱棣,被自作聪明的后世子孙嘉靖帝改了一个有些不伦不类的成祖庙号,但不合规矩就是不合规矩,不能以之前朝代不对的地方,来证明康熙帝称祖没问题。

而且更要命的是,康熙帝的圣祖庙号,更是“与众不同”。

圣祖庙号在唐朝和宋朝是用来追封先祖的,而且追封的还都是神人,唐朝追封的是老子李耳,宋朝追封的是赵玄朗。

雍正帝非要为父亲康熙帝上这么一个庙号,想必康熙帝知道的话,也不会乐意,给他上一个世宗庙号,或者高宗和宣宗什么的庙号,都比上这个庙号合适。

不过可能雍正帝提前看上了世宗这个好庙号,不舍得给康熙帝,又想为父亲康熙帝上祖字庙号,以彰显自己的孝心,所以康熙帝错过合适自己的世宗庙号,被上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圣祖庙号。

可惜康熙帝一世英名,也是雄才大略之主,却因为一个圣祖庙号饱受争议,被儿子雍正帝自以为是的孝顺坑的属实有点惨。

二、顺治帝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被低估的改革皇帝。

顺治帝在今人的印象之中,是一个不成熟的皇帝,是一个任性皇帝,是一个风流皇帝,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与董鄂妃的爱情,还有他非要出家的“壮举”。

如果不是他最后得了天花而英年早逝,指不定还要闹出什么事来。当然他也有可能是出家于五台山,当然这点正史是没有记载过的,只是根据他生平事迹来看,是有这个可能。

但实际上顺治帝还是有着一定作为,并非坐享其成。

军事上来说,虽然摄政王多尔衮顺治七年冬突然死去,顺治帝于顺治八年亲政,至顺治十八年驾崩,10年之间,虽然只是将永历政权赶至缅甸,看似与多尔衮的功绩不值一提,但实则功绩也不小。

毕竟永历政权在巅峰时期,可是差点恢复南方半壁江山。在顺治九年,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创下自万历年间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对清的最辉煌战绩,不是孙可望在李定国背后捅刀子,怕是李定国真可以一鼓作气恢复南方半壁江山,甚至进而北伐恢复明朝全盛之天下。

在这种情况下,以顺治帝为首的清廷也改变了策略,采取“以汉制汉”的策略。诸如在顺治十年起用洪承畴经略西南五省,趁孙可望和李定国内讧之际进兵,使得局势稳定下来。

还有皇室与平西王吴三桂联姻,将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之建宁公主嫁给吴三桂长子吴应熊,而吴三桂在其后征战永历政权的过程中,也是出了大力。

同时针对随着摄政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饶余郡王阿巴泰等开国诸王的相继凋零,还有八旗军队入关数年,沉浸于温柔乡之中,导致战斗力下降的情况,依旧采取以汉制汉的情况。

诸如在战术上以绿营兵和降军打前阵,以八旗军队压阵,既可以起到监视行为,又可以在最后关头夺取胜利果实。

在战略上,则是在鞭长莫及的南方,以半独立的代价,让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来冲锋陷阵对阵永历政权,使得清朝最终平定永历政权,当然后遗症很明显,就是康熙年间爆发了三藩之乱。

同时发动降臣降将,来最大程度上招抚南明政权的文臣武将,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

可以说顺治帝亲政以后的“以汉制汉”政策很高明,使得形势大好的永历政权,不只是没有实力再与清廷争夺天下,而且是一蹶不起,最终被平定。

在政治上,顺治帝之所以可以继位,并且在摄政王多尔衮时期没有被废,还顺利亲政,是因为他有着父亲皇太极亲领的两黄旗还有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支持。

但他亲政以后,并不满足于此,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想要摆脱母亲孝庄太后和两黄旗对他的掣制,因为他想要加强皇权,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于是顺治帝进行了一系列布局,诸如他宠爱董鄂妃,董鄂妃生下的第四子,直接说是“朕第一子”,并且大赦天下,直接无视前面包括后来的康熙帝玄烨在内的三个儿子,想要以这个儿子为继承人,不过这个孩子并没有顺利活下来,而是早夭,不然的话,以后的皇帝很可能就不是康熙帝了。

并对母亲孝庄太后为他选的两位出身自己娘家蒙古科尔沁部的皇后,是废了一位,还差点废了第二位,对其他蒙古妃子也是冷落待之。

就是想要改变后宫由蒙古科尔沁部也就是孝庄太后娘家占优势的局面,说白了就是要抑制母亲孝庄太后和两黄旗。

至于为什么说还抑制了两黄旗?

因为董鄂妃出自正白旗,正白旗当年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势力,与两黄旗是死对头,顺治帝宠爱正白旗的董鄂妃,并且重用正白旗的苏克萨哈,说白了就是要以正白旗超越过两黄旗,达到自己集权目的。

顺治帝还是一位狂热的明太祖朱元璋粉丝,像在顺治三年三月,翻译明朝《洪武宝训》成,顺治帝制序颁布天下,自认继明之统治,与天下共遵明之祖训。

他还仿照明朝的二十四衙门,设立十三衙门,同样也有一个用意,就是想要以宦官势力来打压两黄旗,进而加强皇权。

而且顺治帝还重用汉臣,不同于到了晚清时期,中央朝廷是形势所迫,才大规模重用汉臣,顺治帝是出于打压两黄旗和开明的政治理念,是重用汉臣,给予汉臣更大的权力,这一措施也引得八旗大臣很是不满。

可惜的是,顺治的计划太长远,他又只活到24岁,并且反对他的孝庄太后和两黄旗势力太过强大,所以他的改革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并且他驾崩之前,为了延续自己的改革计划,根据《汤若望传》来看,想要选择一位年富力强的堂兄弟继位。根据史料推测很可能是安亲王岳乐,但是遭到孝庄太后和两黄旗的反对,最终只能选择出过天花而痊愈的第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继位。

顺治帝死后的政治格局,也意味着他的改革计划彻底失败,他的遗诏如同罪己诏一般,将自己骂的是狗血淋头,很可能是孝庄太后授意所为,而非顺治帝自己之意思。

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除了苏克萨哈出自正白旗,索尼、遏必隆、鳌拜都是出自两黄旗,独木难支的苏克萨哈最后被鳌拜矫旨杀死。

他设立的十三衙门,亦被裁撤,心腹太监吴良辅也被处斩。

当然顺治帝唯一算是赢了一局的就是,他对蒙古后妃的冷落,打破了后宫由科尔沁部占优势的格局,他所生子嗣,共计8位皇子,6位皇女,无一人是蒙古后妃所出。

他的继承者康熙帝,母亲孝康章皇后出自汉军正蓝旗,后改隶汉军镶黄旗,再改隶满洲镶黄旗。

自康熙帝开始,虽然清朝后宫依旧有着蒙古后妃,但科尔沁部在后宫占据优势的局面不复存在。顺治帝这位叛逆儿子和母亲孝庄太后的斗争,也算是赢了一局,虽然这种赢局并不明显,但是影响也足够深远,不过遗憾的是,这对他的改革大局并没有什么增补之处。

顺治帝的改革计划终是成为一场空,而在他母亲孝庄太后的“操刀”之下,他的作为被掩盖,给后世留下任性不成熟,没什么作为和心机的印象,也是一代悲情天子。

如果顺治帝的生命不是终止在24岁,并且通过扶持正白旗,提高汉臣地位,还有设立十三衙门,最终完成自己的集中皇权计划,进一步完善帝国版图,建立一个高效的中央朝廷,可以大展手脚的话,完成自己更大的政治抱负,那么他的评价远不止如此。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被低估的顺治帝,只能被一直低估下去,失败者的结局从来都是这样,他做了什么并不重要,只看他结局失败,那么凄然形象必然留书于史,千百年后,后人读之,也只能唏嘘几声罢了。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