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鳌拜权倾朝野,蔑视皇权,康熙却为何不杀

在古代,每个朝代几乎都会出现幼年登基的皇帝,幼帝登基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因为奸臣当道,需要一个可以控制的小皇帝,二则是先皇突然驾崩,只能让幼年的儿子登基。在第二种情况下,先皇都会为自己的儿子铺好以后的道路,会让自己信得过的大臣在自己去世后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

鳌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是清顺治皇帝去世前钦点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足见顺治帝对于鳌拜的信任,可是晚年的鳌拜确实结党营私,残害大臣,无视皇权,逼得康熙皇帝不得不用计策抓住了鳌拜,其党羽也或死或革,大臣们通过审问核实,宣布了鳌拜三十条罪状,鳌拜死不足惜,可是康熙帝最终也没有杀了鳌拜,只是将其禁锢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影视剧中,鳌拜的形象给我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残害忠良的奸恶形象,甚至在有的影视剧中,鳌拜是有篡位之心的,但是这样的描述对于鳌拜的一生却是有失公允的。

鳌拜画像

鳌拜出生于将门家庭,精通骑射,青年时期就开始在军中效力,他跟随清太宗皇太极攻打察哈尔部、征伐朝鲜,屡立大功,在奠定清军入关夺取全国统治权的基础的松锦会战、打垮李自成的战争以及击败张献忠的西充之战上实居首功,可以说鳌拜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鳌拜能征善战,是战场上的一员骁将,对于清太宗皇太极也是忠心耿耿。公元年,皇太极逝世,宗亲们在谁来继承皇位上出现了矛盾。皇太极生前统领正黄旗与镶黄旗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而皇太极之弟多尔滚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则拥立多尔滚继位,双方僵持不下,而此时手握重兵的鳌拜与索尼等其他大臣在豪格府邸“共里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豪格为帝。而后在讨论由谁继位的会议上,鳌拜坚决拥护皇太极之子继位,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在武力的威胁下,多尔滚无奈,只好做出让皇太极第九子,当时仅有六岁的福林也继位有自己辅政的让步。当时若是没有鳌拜对于皇太极的忠诚,那么继承皇位的便是多尔滚了。

清太宗皇太极

然而,虽然鳌拜以不惜兵戎相见的态度让皇太极的儿子继承了皇位,可是顺治帝年幼,自从多尔滚摄政后,党同伐异,擅权自重,对于当初拥护豪格继位的拥护者,开始了无情的打击,鳌拜自然首当其冲。多尔滚摄政期间,鳌拜先后收到了三次比较大的迫害。而三次迫害一次比一次严重,从革职、降爵到后来的差点被处死,直到多尔滚去世,顺治亲政,鳌拜的情形才好起来。

顺治亲政后,对于鳌拜等拥护皇太极的老臣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鳌拜也没有让顺治失望,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顺治帝。

顺治十八年(),年轻的福临去世,临终前指定由皇三子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即位,并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助大臣,而老年的鳌拜也开始走上了专权的道路。随着索尼的病逝,苏克萨哈被鳌拜害死,遏必隆又依附于鳌拜,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任意行使皇威,没有人敢对此提出异议。

顺治皇帝

康熙帝也知道,鳌拜对于自己的皇权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若不铲除鳌拜及其党羽,自己便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于是决意要铲除鳌拜及其党羽。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影视剧中也都有体现,康熙在宫中将鳌拜逮捕,当然之前康熙已经想办法将鳌拜的亲信都派遣出了京城。

鳌拜被抓后,其党羽或被处死或被革职,只是康熙对鳌拜这个党羽之首却只是禁锢,并没有处死,据法国传教士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脱下上衣让康熙看看自己身上的伤疤,这些伤疤都是为皇太极与顺治两位皇帝而留下的,康熙顾念其为三朝老臣,立下赫赫战功,虽是专权,但并没有篡位之心,没有处死鳌拜,而鳌拜在禁锢之所不久也死去了。

康熙皇帝

在我看来晚年的鳌拜虽然犯下很多打错,刚愎自用,气量狭隘,肆意妄为,无所顾忌,但是我们不能只因这些或影视剧的内容而否定鳌拜年轻时的功绩,鳌拜对于皇太极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多尔滚摄政期间,忠于皇太极的大臣们大多投靠多尔滚,鳌拜却不顾个人利益,不屈从于多尔滚,对于顺治帝也是一直忠心耿耿,可以看出鳌拜是一个忠义之臣,晚年犯下的错误也获得了相应的惩罚,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以晚年的鳌拜而评价他,不能忽略鳌拜忠贞的这一面。

多点知识,多点感悟,如果已经读到这里就顺手点个赞吧!如果赞都点了就顺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