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宜园周边村落两满夹一汉的由来

打开海淀区的行政区划图,在今香山公园方向,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地理格局耐人寻味:在香山公园东面的地名中,存在着旗村相间,交替出现的现象。其中在镶黄旗、正白旗、厢白旗、正蓝旗这四个旗名中间,依次隔着峒峪村、四王府、小府三个村名,而在正黄旗、红旗村、厢蓝旗、厢红旗这四个旗名中间,依次隔着南辛村、杰王府、门头村、南河滩四个村名,而在镶黄旗与正黄旗之间,隔着北辛村这个地名,这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样的地理布局又有何深意呢?这还要从八旗入关及西山健锐营的建立说起。

公元年6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十余万八旗劲旅穿越山海关,攻占明都北京。10月,清顺治皇帝下令将都城自盛京(今辽宁沈阳)迁至北京,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王朝——清朝正式建立。与此同时,原来居于关外的八旗旗人大规模地向关内迁徙,当时除很少一部分旗人留守关外“龙兴之地”外,数十万旗人举家携眷,“从龙入关”。这些旗人除一部分被派驻到地方外,大多都居于北京,人数近40余万人。他们被称为“禁旅八旗”,又称“京旗”。这些本是移民的旗人一点儿也没把自己当作外来客,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迅速把自己变为了北京城的新主人。清廷当时实行“腾笼换鸟”式的满汉分城政策,原居内城的汉人无论官民,一律被勒令在短期内立即迁出,移往外城,腾出内城给八旗旗人占住。内城由此成为旗人的天下。

清朝统治者来自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他们不习惯居于封闭沉闷,夏季酷热难耐的的紫禁城,而是更喜欢居住在自由舒适的山野城郊。从康熙皇帝开始,清廷逐步在北京西郊的西山一带修建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后为颐和园)等一系列的皇家林苑,从而形成了举世无双、规模庞大的皇家园林区,后世称其为“三山五园”。这些皇家园林不仅是清帝的游览休憩之地,也是他们避喧听政之所,从而逐渐成为继紫禁城之后新的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与此同时,为了护卫皇家园林区的安全,清政府在这一带部署了三个禁旅八旗旗营,即圆明园八旗护军营、西山健锐营和蓝靛厂外火器营,统称“京旗外三营”。

其中西山健锐营是清朝禁卫军中一支具有特种部队性质的部队,又称健锐云梯营、飞虎健锐云梯营,它建立于乾隆年间。乾隆十二年(),地处大清帝国西南边陲的四川西部金川藏族土司之间爆发了武装冲突,清政府命令四川总督张广泗出兵金川,第一次大小金川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初期,当地土司依靠传统的碉堡守卫,令清军束手无策,伤亡惨重。次年,乾隆帝下令从驻守京师的禁旅八旗前锋营与护军营内选拔年壮勇健的士兵,操演云梯,并建造类似藏地的碉楼,进行专门的攻击训练。这支特殊的部队被称为云梯兵。这支云梯兵起初只有人,后来扩编至多人。乾隆十四年(),经过几个月特训的云梯兵开赴金川前线,不久挑起事端的土司宣告投降。云梯部队由于被认为是战争获胜的关键而受到乾隆皇帝的特别嘉奖,不久乾隆帝下诏正式将云梯部队改组为健锐营,常驻香山静宜园周边担任守卫。健锐营成营后,其兵额曾有几次增加,到光绪年间,总兵额已达二千八百多人。

健锐营在管理体系上设掌印大臣,人数不定,由在京的王公大臣兼任。掌印大臣之下设立翼长两名,分掌左右两翼;翼长下设参领八名,掌管各旗。在规制上,健锐营沿袭了八旗兵传统的右翼在东、左翼在西,两翼布局的固定规制,即左翼依次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依次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这种规制不仅体现在编制上,更落实于具体的地理布局上。健锐营以静宜园为中心,北侧向东的山麓驻扎左翼四旗,南侧向南山麓驻扎右翼四旗。其中左翼四旗是按东西走向排列,最西面的是镶黄旗,往东依次为正白旗、镶白旗和正蓝旗。右翼四旗则是按南北走向排列,最北面的是正黄旗,向南依次为正红旗、镶蓝旗、镶红旗。

一般而言,八旗左右两翼分布的格局,是依据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确定的。按五行相克原则,东方属木,金克木,金为白色,所以正白、镶白两旗驻扎于东向。西方属金,火克金,火为红色,所以正红、镶红二旗驻扎于西向。南方属火,水克火,水近似蓝色,故正蓝、镶蓝二旗位居南向,北方属水,土克水,土为黄色,因此正黄、镶黄二旗驻扎北向。按五行相生原则,土生金,金生水,故镶黄、正白、镶白、正蓝这四旗相近布局,是为左翼四旗。火生土,故正黄、正红二旗紧邻分布,而水又克火,故镶红、镶蓝相近布局,是为右翼四旗。

健锐营的营房布局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但因地势又有所调整。其中一个较为耐人寻味的布局是在每两个旗营之间都有汉人村落相隔。其中左翼四旗中,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这四个旗营,中间依次隔着峒峪村、四王府、小府三个村落。右翼四旗中,正黄旗、正红旗、镶蓝旗、镶红旗、厢蓝旗、厢红这四个旗营中间,依次隔着南辛村、杰王府、门头村、南河滩四个村落,而在镶黄旗与正黄旗之间,又隔着北辛村。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关于这种特殊的地理布局,海淀香山一带的当地人,曾流传着一段曹雪芹“智献龙凤图”的传说。话说当年朝廷要在香山一带为新组建的健锐营建造营房,乾隆爷差派钦天监阴阳司到此地察看风水。阴阳司一行人登上了香山楼门,他们向东放眼望去,只见前面横着一道山梁,绿树葱茏,野花满山,好象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随行人告诉他:“这就是有名的凤凰山。”阴阳司听说是凤凰山,心里大喜,就对大家说:“北边这座山叫龟岭,是一只神龟的背,远处那座山叫红山头,是神龟的头,眼前这个小山包是神龟的尾巴。神龟本是龙种。这里有龙有凤,正是龙蟠凤翔,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呀!”于是他当下就绘图定位,筹划营建蓝图。

此后官府发布告示,要求凤凰山南北两侧的汉族居民,限期拆房搬迁,逾期不迁者,按违旨论罪。此告示一出,这可急坏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汉民。大家一时间愁眉苦脸,无可奈何。后来有人说,曹雪芹主意多,又爱为老百姓打抱不平,不如去请教他,也许会有解决的法子。于是他们推举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曹家请教。曹雪芹对老人说:乡亲们先不要着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总会想出来的。此后,他亲往香山楼门,将远近的山景仔细一观,心里明白了:原来朝廷在凤凰山两侧修建八旗营房,就是为了借凤凰展翅、神龟长寿这个虚名儿!可是你们不能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呀!他仔细想了一下,只见他取出文房四宝,挥笔画了凤凰和神龟,山下有八旗营房,远处是紫禁城,并题写了“龙凤图”三个字,然后携图拜见主管营建事宜的总监老爷。他对总监说:“听说朝廷要在香山修建旗营,我是献营建图来了。”总监于是问他有什么高见,他回答道:“这香山是块风水宝地,但五行缺水。山缺水则林不茂,林不茂则鸟不生——那凤凰怎能展翅高飞呢?再说,山缺水则龙被困,这也是不吉之兆啊!如今,为建旗营而勒令汉民迁走,这对保住香山之水,这不是很困难吗?”总监听后大吃一惊,连忙向曹雪芹求问破解之道。他说:“这‘汉’字的偏旁是三点水,如若勒令汉民搬走,就是有意让香山之水外流,这是万万使不得的。请看我这龙凤图,可以让散居的汉民并进各村,然后按照‘两满夹一汉’的格局,修建八旗营房。满字、汉字都有三点水,这就成了九点水。九者,多也,香山水足了,就会龙蟠凤翔,保住风水不被破坏了。”

总监对曹雪芹讲的道理深信不疑,于是呈报工部,按照龙凤图中“两满夹一汉”的设计,修造了八旗营房:左翼四旗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中间夹着峒峪村、四王府、小府三个汉民村;右翼四旗是正黄旗、正红旗、镶蓝旗、镶红旗,中间夹着杰王府、弑子园、弹家坟三个汉民村。静宜园周边村落“两满夹一汉”的格局由此敲定。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只是寄托了人们的一种联想罢了。那么清廷在此安排“两满夹一汉”的格局到底是出自于什么样的深层考量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北京联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3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