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清八旗在清朝有尊贵连权势滔天的和珅都得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秋气横排万马,尽屯在、长城墙下。八旗,对大家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爱看电视剧的人都会发现,在清宫戏中,不管是皇帝选妃还是亲王娶亲,都会从八旗中挑选。每当身份尊贵的人自报家门,都会附加一句自己是属于哪支旗的。在满清,八旗是一种荣耀。

提起八旗,我们会想起康乾盛世时的满洲勇士,也会想起清末时,醉生梦死的八旗子弟。八旗制度保障了清王朝多年的政权稳固,最终也随清朝的覆灭而消失。

真正的八旗在清朝有多尊贵?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就有一幕是和珅向八旗旗主磕头,观众看到这,也会想这满清八旗的旗主到底有多牛?为何连权势滔天的和珅都得下跪磕头?

原来这集是说,和珅在兰州城内闲逛,路遇金大烟袋。二人因小事起了冲突,和珅此时在朝中已是大权在握,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又深得皇上信任。

但日渐落魄的金大烟袋只是给和珅看了一眼自己的腰带,就让和珅立刻下跪磕头认错。原来,这腰带是满洲皇族的腰带,而金大烟袋正是镶红旗的旗主。

八旗的光辉

电视剧的情节固然有夸张成分,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满洲八旗的旗主身份高贵,异于常人。根据历史记载,早在清朝之前,就有八旗。

最初的八旗只有两旗,是由努尔哈赤建立女真时,根据满洲狩猎组织来建立的。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最初只有两旗,一支由努尔哈赤掌管,一支由舒尔哈奇掌管。

到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重新编制,将两旗分成三旗,分别是:正黄旗旗主努尔哈赤,正蓝旗旗主舒尔哈齐,正白旗旗主褚英。

直到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正式将四旗扩充为八旗。后由皇太极进一步完善,八旗分为满洲、蒙古、汉族各八旗,共二十四旗。其中,汉人和蒙古八旗也由满族旗主统一管理。

直到满清入关后,分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也就是我们如今所熟知的八旗。其中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管理,分别是正黄、镶黄、正白,下五旗由皇族亲王、贝勒管理,分别是镶白、正蓝、镶蓝、正红、镶红五旗。

让人讽刺的是,八旗最早是由明朝辽东总军李成梁的扶持下建立的。当时的明朝已是强弩之末,为了牵制蒙古的势力,李成梁选择扶持力量薄弱的女真,来维持大明、蒙古。

朝鲜三国之间的平衡。可以说,在李成梁之前,女真部落的军队只是一盘散沙。但李成梁却没想到,自己会亲手喂大了一头猛虎,最终吞噬了整个大明朝。

明崇祯十七年,八万八旗子弟自山海关长驱直入,一举打败了明朝百万大军,可谓是一举震惊世人。这是八旗子弟的荣光时刻,清朝帝王们也总是无不骄傲地说八旗子弟是在马上打下的天下。为何当年只有八万士兵的八旗能破明朝百万军?

其一,当时的后金八旗还处于弱肉强食的奴隶社会,谁作战勇猛,就能获得更多的猎物。战争让八旗的游牧民族热血喷张。而明朝不同,封建社会的人们以农耕为主,对于战场有着天生的恐惧感,人们更加渴望和平。虽然奴隶社会要远远落后于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可一旦上了战场,八旗会更有优势。

其二,16世纪后期到17世纪前期,蒙古、朝鲜、明朝相继衰弱。女真在夹缝中得到了发展的机会,逐步建立起了合理的八旗制度。李成梁后期被罢官,更让明朝逐渐放松了对女真的约束力。直到清兵入关,明朝已是腹背受敌,朝廷内部党争不休,再加之清军八旗招降吴三桂。

斗志不再,日渐颓废

清王朝建立之初,八旗的骁勇善战,让人闻之丧胆。入关之后,清政府为优待旗人,出现了大规模圈地运动,他们圈占土地,将良田直接划分给旗人,并免除劳役和赋税。此举彰显了旗人的地位之余,也让普通百姓苦不堪言。

同时,在朝政上,由于当年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鼓励作战,对八旗旗主实行按劳分配,谁的战功越多,谁就能做亲王,做旗主。清朝初期,旗主的地位之高能直接干预朝政,这也就是后来的八王议政。

皇帝是不会允许有人来分割自己的政权,康熙执政时期,为了能完全取回政权,他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八旗之中。再到雍正,直接设置军机处,进一步削弱了旗主的实力。

这也是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金大烟袋看起来如此落魄的原因。在乾隆时期,旗主的地位早已不复从前。由于旗主都是世袭制,因此即使他们丧失了实权,依然会仗着家世和前人军功,仗势欺人。

尤其是对一些出身普通的朝廷重臣,更容易招来旗主们的羞辱。他们把下五旗中的普通人,称为旗奴,也就是旗主的奴隶。无论旗奴是否为朝廷重臣,哪怕如和珅一般权势滔天,见到旗主一样要磕头下跪。

据说,为了避免旗主对朝臣的欺压,雍正也曾下令禁止五旗中的普通旗人为旗主服丧。但这条命令并没有达到实质效果。

道光年间,军机处大臣松筠贵因旗主家有丧事,不得不请假,摘下缨冠,身着白袍,坐旗主家大门外司鼓以服丧。此事让道光帝大为恼火,他特意下旨,免除了松筠贵的旗奴身份。

无论是雍正还是乾隆都曾一再强调,八旗是国家根本。清朝的皇帝都希望在剥夺了八旗的政治地位同时用经济上的优待来保证八旗的武装力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正是在土地、赋税上的种种待遇,一步步毁了八旗的斗志。这让一支训练有素的军事力量,逐渐发展为一群靠国家供养的寄生虫。在乾隆年间,就已经有了不少旗人因好吃懒做,不善经营,沦落为流民、地痞、无赖。

丧失了战斗力的八旗无法再担负起保卫清王朝的重任。清末的八旗军纪涣散,作战疲懒,更有沾染鸦片者。自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到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旗军一路惨败。

在辛亥革命后,许多八旗子弟都被积怨已深的百姓击毙于街头。曾经打败百万明军的八旗子弟,终于消逝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成为了一段过往。

八旗的本质

因为八旗旗主世袭的尊贵地位,加之清初制定了旗人和普通民众不得通婚的规定。让许多人将八旗与印度的种姓制度视同一类。实际上,真正的八旗,并非种姓制度。

其一:八旗中融合了蒙汉,后又新增俄、朝鲜、番子、回四大佐领。因此,八旗并不是满人的八旗,八旗以旗主为尊,尊的并不只是满人,而是八旗这一组织。和民族,种姓无关。

其二:在清朝时期,皇帝废除了三大种姓制度,分别是诸色户计、贱籍制度、王爷不降袭制度,同时提倡有能者居之。清朝在入关之后,就吸收了汉族儒家文化,开科取士。一代贤臣张廷玉,身为汉族,也能在死后配享太庙。

其三:清朝提出的满汉不通婚,和印度的不同。是不同身份之间的不通婚,而不是满汉之间不能通婚。康熙、嘉庆生母均为汉人。且在民间,这条规定没有真正实行,并在光绪年间被彻底废除。

因此,八旗与种姓制度绝无关系,在努尔哈赤建立八旗之时,就已确立了这是一个社会军事组织形式,只是后来的八旗斗志被优渥的生活所消磨,当年的金戈铁马早已不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