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 康熙
庙号: 圣祖
陵墓: 景陵(位于清东陵)
前任: 顺治帝
后任: 雍正帝
在《步步》中,康熙四十三年开始时,已经是儿孙众多的老人了。稍微提一下康熙,应该大家都比较了解了。他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佟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死后,顺治帝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8岁登基为帝,并着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辅政。康熙继承皇位的原因历史学家都认为是因其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在书中的皇太后是康熙的嫡母,是顺治的继皇后,很年轻是顺治的表侄女,废皇后的亲侄女,她们都姓博尔济吉特氏,是顺治母亲孝庄太后的侄女,侄孙女。
康熙是清朝乃至所以皇帝中子嗣最多的,8岁登基,作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但夭亡的比较多。
康熙皇帝的24个儿子生平简历及福晋(福晋,又作福金,音译词,来源于满语fujin。清朝时用作贵族妇女的称谓。清朝亲王、世子、郡王之妻称福晋。有正、侧之分。)
嫡庶之分
嫡福晋,亲王的正室。表示嫡妻。清代亲王的嫡福晋在亲王登基后,则册封为皇后。如果已经逝世,会被追封为皇后,如孝德显皇后。
侧福晋,虽是亲王之妾,但也是经过皇室正式册封。并不是所有的亲王小妾都可以称为侧福晋。侧福晋之下有格格的封号。
由亲王的地位尊贵,能够被选为侧福晋的女子,家庭出身一般不低。如乾隆帝的继皇后,在乾隆帝为亲王时以四品武官佐领女儿的身份成为侧福晋。
庶福晋,非正式的称呼。相当于婢妾,不入册,也没有冠服。庶福晋则只是别人对她们的客气称呼,是没经过朝廷册封的。
皇长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书中出现的揆叙,就是纳兰揆叙,明珠的儿子,容若的弟弟)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康熙二哥)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嫡夫人伊尔根觉罗氏,尚书科尔坤之女
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颇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对太子不满,揭发太子罪行。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
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因此复立为太子。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侧福进程佳氏,程世福之女;侧福晋唐佳氏;侧福晋李佳氏;侧福晋王佳氏;侧福晋范佳氏;侧福晋刘佳氏;侧福晋林佳氏;妾刘氏,妾钱氏,妾邱氏。
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他似乎也请过方人,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嫡福晋董鄂氏,都统、勇勤公鹏春之女;侧福晋田氏,笔贴式敦达理之女;妾王氏,桑格之女;妾富察氏,外富阿之女;妾伊尔根觉罗氏,噶尔汉之女;妾完颜氏,牧长二格之女;妾李氏,李先隆之女;妾奇德里氏,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妾朱我,朱鼐程之女;妾吴氏,吴美之女;妾陈氏,陈富荣之女。
这里提一下康熙的一个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允祉同母姐。她很受康熙宠爱,母亲并非皇后,本应该封为和硕公主,却封为固伦公主,下嫁到蒙古。在《康熙王朝》中,是蓝齐儿的原型。
皇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年)。母孝恭仁皇后。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
年号: 雍正
庙号: 清世宗
谥号: 宪
陵墓: 清泰陵
他是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前期依附太子,后隐退。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康熙)册后为嫡福晋。是四爷的结发之妻。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还珠里的太后,甄嬛)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乾隆)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年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
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园寝,位诸妃上。生皇五子弘昼。
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
谦妃,刘氏。事世宗潜邸,号贵人。雍正间,封谦嫔。高宗尊为皇考谦妃,生皇六子弘瞻,史称圆明园阿哥。懋嫔,宋氏。事世宗,号格格。雍正初,封懋嫔。
关于雍正的公主
和硕淑慎公主原是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允礽第六女,康熙薨逝后,雍正继位不久,就将她收为养女,予公主封号。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研究心得之一,
是认为书中秦可卿的原型,系废太子一个女儿,曾藏匿到曹家,书中关于她的故事,是“真事隐”后“假语存”。自来有“满蒙一家亲”之说。早在关外征战、定鼎中原之前,满族上层与蒙古族上层就不断以通婚来巩固双方的政治联盟。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以后,康熙的二十个公主中,就有七个下嫁蒙古王公。这虽然不好跟“和番”画等号,但从繁盛的京城嫁到相对艰苦的草原,更何况遇上什么丈夫自己完全不能把握,无论如何难称幸运幸福。
父皇的这项将公主下嫁蒙古王公的传统政策,雍正当然乐于继承。但雍正登基时已经四十四岁,却只养大了一个女儿,他的下嫁蒙古王公的公主储备,是大大地欠缺。于是,他立即补充了三位公主,也就是从兄弟那里过继来三位侄女。其中两位是他重用信赖的怡亲王的第四女(后称和硕和惠公主),以及庄亲王允禄的长女(后称和硕端柔公主),还有一位,就是废太子的第六女,也就是弘皙(废太子长子)的六妹。
雍正登基前,废太子已经是政治上的“死老虎”了,况且到雍正二年,他也就死在禁所,乐得追谥他“理密亲王”。
那么,废太子第六女被雍正收来作为公主,是否能证明废太子的女儿们都沐新皇之恩,属幸福之辈呢?
揆诸史料,可知这位和硕淑慎公主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正月初二,就在这一年九月,她父亲的太子身份被废掉,全家处于被圈禁的状态,虽然过了半年,她父亲又戏剧性地被复立为太子了,但她只是个婴儿,应该全无记忆。到康熙五十一年,她父亲再次被废,那时她有四岁的样子,也许会多少留下一些记忆。那应该是很恐怖的记忆。太子被废黜被圈禁,他那一大家子人,他的正妻和许多侧室,以及这些女子所生下的孩子,所有的男女一律仆役,随之他们了失去自由,虽然康熙命令丰其衣食、保障供给,谁会甘愿过那种禁锢的生活呢?能设法逃离的,一定不会放过任何机会。设若废太子身边一位女子恰好在那时生下了一个女儿,尚未及到宗人府注册登记,于是其母设法将其运出禁所托付给平日相与亲密的官宦人家藏匿起来,就是可能的。如果说太子一废时家中诸人万没想到手足无措,那么二废前家中个别人应变有方,也是不奇怪的。现在我们虽然未能找到废太子家族成员设法逃出藏匿的例证,但却分明可以从《清圣主实录》第二百八十六卷里查到这样的记载:就在太子被二废时,太子宫中有个叫得麟的人,通过“诈死”的方式,让人把自己当死尸运了出来,当时一位大学士嵩祝,就冒犯王法藏匿了他。当然后来败露了,得麟处死,嵩祝被惩治。
雍正真的很同情他那被两立两废的哥哥吗?真的对这位倒霉的二哥的女儿充满慈爱吗?如若慈爱他登基前为什么不把那位二哥的六女接来当作继女?直到那位姑娘饱受禁锢之苦,到她十四岁的时候才收为养女,被雍正从禁所接出去。没过几年,雍正四年,她十七八岁的时候,就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封为和硕淑慎公主。那位额驸观音保到雍正十三年二月就去世了。那一年和硕淑慎公主才二十六七岁,从此守寡,一直守到乾隆四十九年九月初十日去世,终年七十七岁。她一生的七十七年,有十四年随父被幽禁,有五十余年守寡。和硕淑慎公主的个案绝不意味着废太子所有女儿都有“公主命”,却可以有力地证明雍正对皇族所有成员的态度,全都由政治权谋所牵系。
皇五子允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年)。母宜妃郭络罗氏。也是后面八爷党成员九阿哥的同母兄。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晋恒亲王。未参加夺嫡之争。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皇六子允祚
康熙十九年(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允佑
康熙十九年(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皇七子胤佑(yòu),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八年,卒。有关于他,有人说在亲政葛尔丹战役中,他受了伤,右足坡了。
在《重生于康熙末年》这本小说中,淳郡王则是个重要人物,他的大格格被封郡主嫁给了男主角曹颙,婚后生活很幸福。然而实际历史上这个没有留下名字的郡主远嫁奈曼博尔济吉特氏铎罗达尔汉郡王推忠,二十五岁便去世了。
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禩
康熙二十年(年)生。母良妃卫氏。胤禩(sì),康熙的第八个儿子,出身微贱,康熙曾直言他的母亲出自辛者库。在讲究子以母贵的时代下,八爷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太子党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
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坦白的讲,在这种皇权至上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此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并停爵停俸。
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同年,胤禩感染了伤寒,几近毙命。康熙当时在承德,只是批复:勉力医治。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原因竟然是,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至于儿子的死活,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我们的胤禩还是活了过来,活到了雍正朝。只是从此以后,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政治生命被康熙亲手断送。但是在康熙朝,只是贝勒的胤禩依旧抱有名声。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封胤禩为廉亲王。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最终被胤禛治罪。剥夺爵位不说,竟然削除宗籍,被迫改名“阿其那”,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小小点评几句,因其生母身份低下,估计胤禩从小受了不少歧视,所以才养成了要强但处事圆滑的性格。他夺嫡的失败,一是康熙的无情,二是方法的失误,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不像胤禛,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未能把握父皇的意思,反而抑制父皇的皇权是他犯的最大的错。《东宫》里前太子李承邺曾经说过,太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谋逆。储君比皇帝更难做,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威胁到皇帝的权力,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曾经的他也是深受康熙喜欢的少年英杰,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
皇九子允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此人在做生意方面很有能力,拿着国家的钱做无本生意,为八爷党集团做资金保障。此人还比较贪恋女色,妻妾无数。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雍正非常讨厌他,而且瞧不起他。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其意一说为“猪”,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
皇十子允礻我
生于允礻我: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十月,母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的妹妹,家势显赫。是众皇子中比较平庸的,也可能是装傻,不想被枪打出头鸟。毕竟靠他的身份,加上身后的贵戚的支持,想要在夺储之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不会很难。因为母族显赫,在康熙四十八年就被封为敦郡王,那时候,老八老九都不过是贝勒贝子。但他也没有完全远离争夺的核心,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个。允礻我与允禟、皆党附允禩,为世宗所恶。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时候被打发去守陵之类的,后来就跑到张家口,抗旨滞留。允礻我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兵部劾奏,命允禩议其罪。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乾隆二年,高宗命释之,封辅国公。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但他比较有福气,活过了雍正朝。
皇十一子,早夭。
皇十二子允祹
康熙二十四年(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他是苏麻拉姑养大的,所以与其他的皇子都不大一样。他的性格收苏麻喇姑的影响,很豁达宽厚。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削爵。后来乾隆上台,加封了亲王,活到了七十八岁。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卒。
嫡福晋富察氏,太保、大学士、伯爵马齐之女;
皇十三子允祥
康熙二十五年(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事实上,虽然胤祥在兵法谋略上不差,但总的说来还是偏文的。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应该是一个康熙比较宠的一个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胤祥年少的时候,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每次出巡,必将其带在身边。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他甚至曾经单独猎得过一头老虎。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这于古代帝王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从此十余年,默默无闻,仿佛消失了一般。而且这段时间的史料,居然毫无记载。估计是雍正朝的时候为尊者讳,雍正不愿十三弟的那段被世人诟病,全部删去了。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胤祥在这些年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大概是现在的“骨结核”。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绝症,容易复发,不能劳累。胤祥的早逝,与这个病是有关的。
二月河的小说中,(步步中也有)胤祥被圈禁了十年,应该是虚构的,胤祥的确被圈禁过,但是他这十年间还是有出来活动过,上过折子,其他阿哥也有去探望过他,所以他的行动应该是自由的。至于他为何获罪,有很多猜测,一种说法是他估计当时也有兴风作浪,在废太子问题上遭罪;还有一种说法他为了保全胤禛而获罪。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这样更能够解释为什么胤禛上台后,对胤祥好的不得了。康熙曾经骂过胤祥不忠不孝,胤祥自幼受宠,估计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受不了这个打击而生病也是很有可能。而且胤祥也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位没有受封的成年阿哥,这与他年少的时候受宠成为鲜明对比。所以好奇胤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罪,惹得他老爹竟如此不待见他,至今仍是个谜团。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极为依仗怡亲王。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不过这个弟弟的确不让他失望,把他的事情都办的妥妥贴贴的,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胤祥死于雍正八年,固然因为其病,但是与他的辛劳也是非常相关的。死后胤禛赐溢号贤字,并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于怡贤亲王前。乾隆年间,加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当胤禛称帝即为雍正之后,他的其他兄弟就必须改名避讳以示对皇帝的尊重,古代都是这样。不光是皇帝,古代小孩起名都要避家族长辈名字的讳,这是中国人对尊者尊重的表现。老十三和雍正私交一直很好,当他死后,皇帝为了缅怀这位好兄弟,又赐还原名,以示亲昵。
兆佳氏(康熙25年九月—乾隆33年正月二十七日)(阳历:-),康熙帝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怡贤亲王)嫡福晋,尚书马尔汉之女,满洲正白旗人。生两女五子。深得夫胤祥(允祥)荣宠。清穿小说《梦回大清》中兆佳氏为穿越的茗薇,后改名为兆佳氏·鱼宁;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和硕和惠公主即承欢(年―年),康熙皇帝的孙女,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康熙五十三年生,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养女,雍正初养于宫中,七年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九年去世,年十八岁。和硕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生母为嫡王妃(嫡福晋)兆佳氏。序齿为四公主(大公主为雍正次女和硕怀恪公主,二公主为理密亲王允礽六女和硕淑慎公主,三公主为庄亲王允禄嫡长女和硕端柔公主)。
皇十四子允禵
康熙二十七年(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允祚同母。但党附允禩,为八爷党,与雍正对立。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四爷出生后因为生母乌雅氏位分低,所以四爷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代为抚养,只是后来孝懿仁皇后早逝,他也只能算是半个养子。所以他对孝懿仁皇后有感情,称她的弟弟即隆科多为舅舅。而十四爷出生的时候,德妃已经列于后宫四妃(惠妃,荣妃,德妃,宜妃)。这四位妃子入宫时间早,和康熙年岁相当,为康熙诞育了多位皇子和公主。所以十四有幸能随母亲长大,德妃也得以弥补对初为人母时的亏欠。而经历了更多人情冷暖的四爷早已经不是德妃眼中的孩子了。四爷也只能冷眼看着自己的母亲宠爱自己的弟弟。但后期胤禩为康熙所不喜,胤祯逐渐成为八爷党推崇的继任者。十四曾经在胤禩获罪的时候仗义直言,惹得康熙皇帝拿剑要砍他,但也因此后来被康熙宠幸。野史以及民间流传很多胤禛篡位的说法,其中有说改诏书中“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纯属无稽之谈,原因不再赘述。但是因为康熙晚年对他的宠爱,估计也动过给他传位的念头吧。不过这个十四子说实话不算特别好,他在军中的时候就设法敛财,倘若真的做了皇帝,肯定不如雍正。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皇帝并未属意十四子,否则西藏平定以后,军功已立,自然会将其留在京城,而不是继续打发去西北。(但步步中写的是四爷是篡位的)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他也活了很久。
四爷和十四爷的名字是读同样的音,四爷的禛读(zhen),十四爷的祯也读(zhen)。所以雍正继位后,十四爷的两个字都要改,改为了允禵。
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妾吴氏,常有之女。
以上是在夺嫡的政治斗争中已成年的皇子,我会介绍后面十位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