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多少胡同?根据有关统计,年北京有大小胡同七千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三千九百条。在北京大力进行旧城改造的本世纪初,胡同的消失速度曾达到每年六百多条。
现虽保护力度有所加大,但胡同的失落,仍在唏嘘中不可避免地继续着。
最新一期《瞭望E图讯》,遴选了画家况晗多年来为胡同留下的铅笔画记忆,配合他为这些胡同留下的原址照片,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深思。
用铅笔记录北京胡同况晗回忆道:“在胡同里画画时,推土机就从后面向我推来,我背着画板,还要用相机拍照,这样才能赶在推土机之前,为胡同留下一点资料。”
况晗,一个用铅笔的宽线条笔触,为北京胡同留下安身之所的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举办“留住胡同——个人宽线条铅笔画展”。(点击底部,阅读《况晗:一支铅笔“刻”下北京胡同》)
文中所选画作,多成稿于年至年,图片摄于年。
胡同的历史北京胡同可追溯至元代,“胡同”一词也是蒙古语在汉语中的借词。
▲元大都遗址公园内的元大都地图
元人的李好古写过一出《张生煮海》的杂剧,讲述一个叫张羽的年轻人在大都邂逅东海龙王女儿琼莲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去兀那羊市角头砖塔儿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砖塔胡同至今还在,从元、明、清、民国到现在都有文献可考,有观点认为,它是北京胡同之根。
早年间的北京,胡同的名字是老百姓自个儿起,叫的人多了就叫开了,比如:较宽的胡同就叫“宽街”,两墙之间的窄胡同就叫“夹道”,斜的就叫“斜街”,有官衙府第的胡同如“府学胡同”,有卖吃食的胡同如“羊肉胡同”……
▲况晗作品《酱房西夹道》的画作和照片
胡同里的吆喝声也是一大特色。汪曾祺在《胡同文化》一文中如是记载: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音频来源丨网易云音乐,表演者丨臧鸿
北京的胡同有多少▲况晗标记的胡同
老北京的民谚说:“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如牛毛。”王军在年版的《城记》记载了当时的一组数字:年北京有大小胡同七千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三千九百条,近一两年随着北京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六百条的速度消失。
胡同+铅笔,别样风情▲况晗作品《大门砖雕》的画作和照片
胡同的牌坊、影壁、砖雕、门楼、门墩,无一不是绝妙的艺术品,每一条胡同像一部厚重的史诗。
而铅笔的色调有着雅致、静谧的独特魅力,契合了胡同古老朴素的韵味。
况晗发现了两者的契合之处,开始用单纯的黑、白、灰勾勒胡同景象,并将宽线条铅笔画发展成了一类新的画种。
胡同变迁光影▲况晗作品《灵光西巷》的画作和照片
灵光西巷,曾被称为灵官庙胡同,因胡同中有一灵官庙而得名。年整顿地名时将灵官庙胡同西部改称灵光西巷。
▲况晗作品《北锣鼓巷》的画作和照片
北锣鼓巷,名称来源一说以平民命名的锣锅巷即锣鼓巷;另一说,此处因多锣鼓之商,又在鼓楼东大街之北,故得名。
▲况晗作品《香饵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香饵胡同,明代属教忠坊,称香胡同。清代属镶黄旗,乾隆时称香儿胡同,宣统时称香饵胡同。年整顿地名时将新安号、中扁担胡同并入。年,胡同北侧已建成交东危改小区。
▲况晗作品《东四十二条》的画作和照片
东四十二条,明朝属南居贤坊,称老君堂,因此地有一道观老君堂而得名。清朝属正白旗,乾隆时东段称老君堂,西段称罐儿胡同,宣统时东段称老君堂,西段称十二条胡同。民国后沿称。年后称东四十二条。年整顿地名时将老君堂并入。
▲况晗作品《东颂年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东颂年胡同,明朝属南居贤坊,称宋姑娘胡同。据传,明代有一名妓宋姑娘居此地,故名。清朝属正白旗,乾隆时分称东宋姑娘胡同、中宋姑娘胡同和西宋姑娘胡同,宣统时称东送姑娘胡同、西送姑娘胡同。民国初年东送姑娘胡同改称东颂年胡同,西送姑娘胡同改称西颂年胡同。年后沿称。该胡同于年后拆除,为海运仓危改小区。
▲况晗作品《烧酒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烧酒胡同,清朝属正白旗,乾隆时称西烧酒胡同,因此地有许多民间烧洒作坊而得名。宣统时称烧酒胡同。民国后沿称。年整顿地名时将斜街并入。
▲况晗作品《育芳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育芳胡同,清宣统时称班大人胡同。民国后沿称。年整顿地名时改称育芳胡同。据《燕都丛考》载:“《顺天府志》案:乾隆年间定北将军班第封诚勇公,居此,故名。”《天咫偶闻》载:“裕鲁山制府第在班大人胡同。”原班第旧宅已大部分拆除或改建。
▲况晗作品《北总布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北总布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城隍庙胡同,因街内有一城隍庙而得名(庙今已毁)。宣统时称城隍庙大街。年称北总布胡同。年后沿称。
▲况晗作品《朝阳门南小街》的画作和照片
朝阳门南小街东与北竹杆胡同等十数个胡同相通,西与西总布胡同等胡同相通。
自西总布胡同以南一段,光绪时称方巾巷。此地东侧是贡院,明、清时各地举人来京应试均住在这里。举人以带方巾为标记,此街是举人们出入必经之路,故而名方巾巷。年将方巾巷与南小街调直打通,直达建国门内大街,并将方巾巷、马杓胡同、安乐堂、烟袋胡同并入。
原西总布胡同以北段,乾隆时称南小街,宣统时称朝阳门南小街。民国后沿称。朝阳门南小街因其地处朝阳门内大街南侧而得名。年前该街多个体商户,临街店铺小而多。
▲况晗作品《谢家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谢家胡同,明代属灵椿坊,称解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谢家胡同。据传,明、清两代出兵打仗,从德胜门出,得胜回来进安定门,到此处解甲休息,“解甲”音转为“谢家”,故得名。
▲况晗作品《东板桥东巷》的画作和照片
东板桥东巷,明代属皇城,称酒醋面局,因此地是皇宫储存酒醋之地,故名。清代属皇城,称酒醋局。民国后沿称。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东板桥东巷。
▲况晗作品《东门仓横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东门仓横胡同,年称横胡同。年后称东门仓横胡同。该胡同于年后拆除,为东四危改小区。
▲况晗作品《新太仓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新太仓胡同,明朝属北居贤坊,称新太仓北门。清朝属正白旗,乾隆时称新太仓胡同,宣统时称新太仓。民国后沿称。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新太仓胡同。
▲况晗作品《花园东巷》的画作和照片
花园东巷,曾被称为贵子胡同。年整顿地名时因位于花园胡同东侧,改称花园东巷。
▲况晗作品《景阳胡同》的画作和照片
景阳胡同,明代属昭回靖恭坊,称宣家井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井儿胡同。民国后沿称。年整顿地名时改称景阳胡同。
胡同的归宿▲况晗作品《雍和宫》的画作和照片
前门、南锣鼓巷、雍和宫、什刹海、史家胡同……这些知名的旅游景点或多或少保存着胡同的气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不过景区的过度商业化也备受诟病。
▲况晗作品《美术馆东街》的画作和照片
胡同随着北京旧城的改造被拆迁不少,年版的《城记》记载了当时的一组数字:年北京有大小胡同七千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约三千九百条,近一两年随着北京旧城区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六百条的速度消失。
近几年,保护胡同的呼声渐大。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市将会保护核心区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保持旧城内青灰色民居烘托红墙、黄瓦宫殿建筑群的传统色调。
责任编辑丨唐朵朵王婷婷扈永顺
文字资料丨《瞭望》、《城记》、东华流韵网、纪录片《北京的胡同》、《北京规划建设》、《人民日报》
点击底部,有文章《况晗:一支铅笔“刻”下北京胡同》
推荐阅读?视野
老胡同里的新景观
?图闻
湖笔,锋颖仍在?
?图闻
这一方徽墨
?图闻|文人爱画画
瞭望OutlookWkly转发请注明
点击下载瞭望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订阅《瞭望》新闻周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